2020-01-16
陶曉清
我們常常忽略了愛一個人的同時,也可能會不愛他的某些行為。又愛又恨是可能的!以前愛這個人,現在不愛了,也是絕對有可能的。
閱讀更多
2019-12-02
小虎文
所有的「障礙」都是從心開始,執著外表與感官的不完美,只是讓心的障礙更深;當心念敞開,接納所有事物的發生,每一件事都變得簡單了。
閱讀更多
2019-11-19
小虎文
女人在面對人生的不同階段時,要如何自主規劃,尤其是身兼女兒、妻子、媽媽、單身、家庭等等多重身份與責任裡,要如何身心靈平衡,創造美麗自信的人生。她從20歲講到60歲,而每一種領悟,都來自她的親身經歷。
閱讀更多
2019-11-17
小虎文
「我的童年是在鄉下度過的,那時候的醫療沒有很發達,可是大家都過得很快樂,那是很自然簡單的生活......」陳秀丹醫師,十多年來她站在最前線,為勢孤力單的末期病人爭「生死權」!能有這份打樁入心的決定,源自於她單純的快樂童年。
閱讀更多
2019-10-29
李少彤
愛,就是無論晴雨都甘願陪你走上一段。其實,我是真心認為:「共患難比 我愛你 動人。」因為,會跟你說 我愛你 的人,不一定會跟你共患難;但是,能夠跟你共患難的人,一定是愛你的,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愛。一般來說,可以跟你同甘苦,一定有情;可以共患難,一定有愛。
閱讀更多
2019-10-25
洪仲清
處理人的事,沒有往理走,常訴諸個人情緒,很容易亂。然而,就是有人的情緒容易被引發,然後另一方就更依賴情緒為策略,形成了一種共生的狀態。
閱讀更多
2019-10-25
洪仲清
我一直沒有忘記照顧好我自己,因為把自己照顧好,不只是為了這一件事,也是為了在我身邊我所愛的人。所以我有收入,我還有朋友幫我,我跟我爸媽的關係也還可以,他們隨時歡迎我回家。我覺得你依賴我,比我依賴你多一點。我猜,這是你不想離婚的原因之一。
閱讀更多
2019-10-25
洪仲清
理解是種力量,一個人被理解了,他的行為於是產生改變。我使用「理解」,試圖提升一個人的自覺,喚起他表達情緒的意願,讓情緒跟動機連結在一起,也許,他願意自主地,為了自己而改變。
閱讀更多
7/ 10
第 7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