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林暐鈞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伴隨少子化、人類平均壽命不斷攀高等社會樣態,照顧人力減少、高齡獨戶數暴增、跨世代交流困境等問題。未來,人們將如何面對這劇變的大環境:超高齡化社會?
閱讀更多
2025-03-20
戴逸群
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有一個靠北版和一個告白版。這兩個社群活躍於學生的網路世界中,雖然性質不同,但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匿名。靠北版通常充滿負面能量,內容多為對學校、師長、同學的抱怨,言詞往往尖銳粗俗,宣洩著學生內心的挫折與不滿;而告白版則溫馨可愛得多,學生們藉此表達暗戀心情,分享感動瞬間,甚至感謝那些平日裡無法當面說出口的善意。
閱讀更多
2025-02-25
數位內容部整理
心臟外科名醫朱樹勳週二(2/25)上午9時辭世,享壽87歲,亞東醫院發出聲明證實正安排治喪事宜追思儀式,資訊確認後將另行通知。朱樹勳1964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後即服務於台大醫院,專長於心臟外科手術,曾教導過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1974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他為台灣心臟手術創下多筆紀錄,包括1973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197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主動脈內幫浦救人、1985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利用人體的瓣膜置換到心臟裡。1987年完成臺灣第一例同位心臟移植、1989年完成臺灣第一例異位心臟移植,他並於2005年11月榮獲「第16屆國家品質個人獎」,2020年獲得台灣醫療奉獻獎。
閱讀更多
2025-02-21
數位內容部整理
環隆科技(環科,2413)週四(2/20)傍晚公告創辦人歐正明逝世,享壽81歲。他在去年80歲時決定啟動交班,才剛於今年1/14辭任董事長職務、交棒兒子歐仁傑改任董事,沒想到才37天卻傳出離世消息。歐正明也擔任立隆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及薪資報酬委員會委員,立隆也同步發布重訊。
閱讀更多
2024-09-11
陳志恆
每天早上送孩子出門上學,都是一場混戰。 某天早上,眼看一切順利,就要成功把女兒帶出門了。正等著女兒穿上襪子時,她突然盯著門上被磁鐵吸著的照片,開始一張一張地拿下來。 我見她慢條斯理地整理那些照片,想用她的方式重新擺放上去。我心裡有些不耐,頻頻催促著:「快點放回去,穿好襪子和鞋子,我們要出門了!」 女兒很專注,彷彿沒聽見,繼續她手裡的動作。我一股火上來,準備再加點力道催促時,腦中瞬間閃過一個念頭:「她還是個孩子!」
閱讀更多
2024-07-31
林永勝
老爺爺拿著一支小小的彩色布旗從屋裡走了出來,將旗子插在門口右側的旗座上,老婆婆也跟在他的身後走到門外,伸起微顫的右手指了指旗子,老爺爺伸手將旗面撐開,看了一下,又將整座旗子往右移了一步,老婆婆點了點頭,隨即兩人便轉身走進雜貨店裡。等待號誌切換綠燈的十字路口前,遇見轉角在地雜貨店的這一幕,看著儀表板上閃爍的數字時鐘,距離約定前往波佐見觀光會館的時間還有一點空檔,一時興起打了左轉方向燈,掉轉車子停在店門前的停車格。
閱讀更多
2024-04-15
成田奈緒子
小武是個獨生子,父親是研究員,母親則是醫療專業人員。他從兩歲開始上幼兒體操教室,三歲開始進行幼兒學習和彈鋼琴,接著又去上英語會話班,他每一項都做得很開心,連老師都稱讚他「有才華」。由於他本人並不排斥,父母也對他寄予厚望,所以父母也馬不停蹄地每週接送他去上六堂才藝課。
閱讀更多
2024-03-08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記得在幾年前,有一天 放學 時我當總導護,正在整隊,聽到一個媽媽在全校的隊伍旁對著女兒大罵,吸引全校孩子的目光,我急忙趕過去了解狀況。原來是小女孩跟同學借了東西沒有還,趁著媽媽來接小女孩時同學跟那媽媽告了狀,好幾個同學當著那孩子的面你一言我一語的,告訴媽媽:「她拿了我的……她偷了我的……」媽媽生氣極了,當著全校孩子們的目光,伸出手就要給那孩子一巴掌,在她要出手打那小女孩的同時,我搶先一步把孩子攬在懷裡,跟媽媽說,「不要當著同學的面給孩子難看,這樣會讓孩子沒面子。」媽媽氣不過繼續大罵:「她老是跟別人要東西、偷東西!」我跟媽媽說:「我們請老師幫忙處理在班上發生的事情,妳不要在這麼多人面前罵她,全校都在看……」
閱讀更多
2024-01-31
郭美懿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透過長照政策讓老有所照護外,我們也需有預防照顧政策相輔,延緩進入長照階段,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並開創新世代老人價值。長期投入銀髮領域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推動與輔導各地形成「共生社區」,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所長,來因應高齡少子化、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逐漸攀升等等超高齡社會挑戰。
閱讀更多
2024-01-22
郭美懿
都說社群是用美顏特效過濾人生,然而眼前的吳月秋卻比臉書「照騙」顯得年輕又精神,絲毫看不出在半年前才被診斷出糖尿病。聽聞此語,她呵呵大笑:「我最漂亮就現在!吃藥當然有改善身體,但我也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狀態。生病就是接受,而不是一天到晚去測血糖、打開網路覺得每個生病的症狀我都有…就隨它去了~胖有胖的好處,瘦有瘦的好處,健康就好!」
閱讀更多
1/ 9
第 1頁,共 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