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喵個不停
年少的時候, 總覺得要離家遠遠的才好, 等真的到了異鄉才明白: 離得越遠,心中就越是牽掛。人在的時候,總以為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後來才懂得:人生其實是減法,見一面就少一面。
閱讀更多
2020-03-20
小虎文
第二人生有伴好?還是一個人最好?若真愛二次來敲門,你敢不敢像高愛倫一樣勇敢回應。年過60歲後,她寫下《此刻最美好》一書,把對人的情、對自己的愛寫出來,珍惜每個當下,人生依然充滿不設限的想像。
閱讀更多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0-02-19
張輝誠
她最喜歡和我在一起,她感覺好安心,因為我們一起玩了整整二十年,一起去過無數多個好玩的地方、吃過無數好吃的東西、看過無數好看的表演,一起笑、一起開心,她 最愛 她的小兒子,她臨走前還特地叫我從簾子外進來陪她一起睡,如果不是這樣,我一定會有遺憾吧!即使只是隔著一層薄薄的簾子。
閱讀更多
2020-02-10
林韋伶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改寫奧斯卡歷史,在台灣時間今(10)日成為首部拿下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且同時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等大獎,讓南韓舉國歡騰。除了電影題材、內容夠好以外,還有兩項關鍵讓《寄生上流》得以殺出重圍。
閱讀更多
2020-02-03
島田裕巳
編按: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一般來說,台灣民眾花在治喪的費用,包括棺木、告別式、靈骨塔位的安放等,粗估約30萬元。當然,有些人認為儀式簡單隆重即可,有些人對靈堂佈置要求較高,根據家屬的需求不同,治喪費用將會有所增減。傳統觀念認為,父母的喪葬費用是子女的義務及應盡的孝道。隨著社會變遷,有些父母選擇簡化自己未來的葬禮,現在甚至還有「靈葬」的觀念;而這些新時代的治喪方式,對子女來說也能從過去沉重的負擔中得到解放。
閱讀更多
2020-01-23
小虎文
田知學身為急診室醫師,看盡不知多少生死離別,可是唯有自己親自經歷,才知道放手有多難,把握當下又有多重要,所謂的「珍惜所愛」,沒有痛過,很難體會愛的可貴。
閱讀更多
2020-01-21
陶文
開張、開市不只是拜拜,而是一種宣誓和激勵,那就是「今年一定會更好」,不論是哪種信仰的事業主,這個時候的「新春開市」拜拜儀式,為的是員工的向心力和信心。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設定好今年的目標。
閱讀更多
2020-01-18
小虎文
「50歲是很重要的人生轉折點,如果是過去的人,壽命也差不多活到50多歲,但現在的我,人生可能才過了三分之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機器用久了要維修,我也要維修我自己,方法我已經想好了──50歲這一年,一個人自助旅行。」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