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林暐鈞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0%,伴隨少子化、人類平均壽命不斷攀高等社會樣態, 照顧人力 減少、高齡獨戶數暴增、跨世代交流困境等問題。未來,人們將如何面對這劇變的大環境:超高齡化社會?
閱讀更多
2025-02-20
聯合報/記者 李青縈
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政府長照政策進化至三點○。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重點在於「十分鐘生活圈」,讓長者在地安老的需求在開車路程十分鐘內獲得滿足。另展開「托老」服務,建立短期的失能失智長者托顧場所,以及一生一次免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閱讀更多
2024-02-05
優照護
「您父親今天有起來坐輪椅,說話的次數與句數比昨天多一些,跟他說笑話,他也會笑著回應。」「今天下午讓您父親複習早上的復健動作,站立時剛開始比較不穩,隨著練習次數增加,狀況越來越好了,他自己也有這種感覺。並且從床邊練習移動到廁所,狀況也有進步。」「今天講話比較多,還主動表示有鼻胃管他吞嚥不舒服,想跟醫師說要拔掉,他練習吞嚥會比較輕鬆。」爸爸終於出院了,看著這一個多月來,我跟照服員的對話記錄,也想到媽媽幫忙照顧的辛苦終於結束了,我才真的鬆了一口氣。回想到爸爸中風的那一天,全家驚慌失措,在醫院裡,媽媽忐忑不安更是溢於言表:爸爸才剛退休,要好好閒下來享受晚年的生活,怎麼在這時候倒下來了?
閱讀更多
2024-01-31
郭美懿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除了透過長照政策讓老有所照護外,我們也需有預防照顧政策相輔,延緩進入長照階段,減緩照顧壓力、化解社會孤獨感並開創新世代老人價值。長期投入銀髮領域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自2020年開始推動與輔導各地形成「共生社區」,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和人情味,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並能貢獻所長,來因應高齡少子化、 照顧人力 減少和老人獨戶數逐漸攀升等等超高齡社會挑戰。
閱讀更多
2023-07-05
優照護
他們三兄妹都出國留學,老大當了醫師,老二成了名校教授,老三任職知名公司高階經理,而且都拿了綠卡定居在美國,只有老四勉強上了私立大學,畢業後也沒有理想工作。雖然老四上班收入不高,卻很捨得為父母花錢,假日有空也不時帶著他們到處去玩,兩夫妻以前覺得,老四怎麼不太成材?現在卻發現只剩他一個陪在身邊了。
閱讀更多
2020-11-20
陳乃綾
身為子女,家中長輩如果生病了需要有人隨側照顧,很多孝順的晚輩很可能會辭職回家照顧家人。但是,看在諮商心理師的眼裡,這個決定是讓人擔心的,照護路雖漫長,但總有結束的一天,到時能否順利接軌重返原來的人生,的確是個問號。
閱讀更多
2019-12-16
劉佳宜
六十七歲的湯伯因為關節疼痛、暈眩與胸悶,經急診評估之後轉住院治療。護理師看見陪伴的大女兒,在照顧上有很多焦慮跟緊張,所以希望社工師能前去瞭解,他們是否需要幫忙。
閱讀更多
2019-12-16
郭哲延
認識草伯,是因為護理師擔心低收入戶的他,經濟上難以負擔醫療費用,於是就和我聯繫了。
閱讀更多
2019-09-10
小虎文
「妹妹問我要怎麼幫我過生日,我下意識地不停回她,『我好累、我好累』......情緒壓力累積很久了,我只是希望被關心。可是妹妹聽到後,因為太擔心我了,家人間便開始討論,要不要先短期地媽媽送安養機構,但這不是我的本意......」
閱讀更多
2019-02-25
愛長照
宗棋說到,許多人說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他回應:「我們都希望在自己最軟弱無助的時候,能有人能在身旁照顧並給予協助,而看不起照顧工作的那群人,無形之中也貶低他人的專業和社會價值。」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