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黃威融
幾乎每個大叔都有個疼愛他的媽媽,這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吧。不管是少年文青、還是後青春期,就算上了年紀成為大叔,媽媽擔心的沒什麼差別,幾十年都在提醒不要熬夜啦、不要喝太多酒、每天吃外頭記得要多吃蔬菜水果⋯⋯標準不要太高啦、上次那個女孩看起來很乖、以後會對你好⋯⋯之類的。
閱讀更多
2020-06-10
雪兒Cher
過去幾十年,三十歲後的單身女性的另外一個代名詞就叫做「敗犬」,是指著社會對於年紀超過三十卻還沒嫁娶的女性一種低下的嘲諷。雖然時代越來越進步,但單身的數量的確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稀少,也讓單身的族群在原本的 社交圈 慢慢變成少數的小眾。
閱讀更多
2020-05-1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在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這幾個月,大多數的人即使沒有被政府要求在家自主管理,也會對於和好友相聚採取比較節制的態度,臉書上就少了好多與人聚餐或出國旅行的分享。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此刻,其實何嘗不是給了大家一個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0-05-04
吳若權
適時對外舉手求援,並非懦弱的行為,而是開放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照護長輩,並在這個經驗中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2-07
劉黎兒 我年過60,又怎樣?──黎兒人生相談室之三
Q:我是芮欣,今年61歲,我老公65歲,剛退休幾個月,整天在家,把我當作他的部下,樣樣都要管;以前我自己每天到市場買菜,也順便逛逛,吃點小吃,還去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只要我傍晚回家把飯菜準備好就好了,快活無比。但我先生現在連我買菜用幾十分鐘都要管,三餐都至少要擺出二菜一湯,甚至連花了幾塊錢都要檢查。不愛我出門,我連去跟姊妹淘發發牢騷的機會都闕如,簡直快要瘋了,呼吸都快不順暢了,暗自詛咒老公早點死,我這樣是不是很過份?如何是好?
閱讀更多
2020-01-08
馬汀.塞利格曼
快樂的人有比較大的 社交圈 ,而社交網絡的大小又跟老年的健康很有關係。憂愁的人可能想要朋友,但是朋友卻不喜歡憂愁的人,悲觀者的寂寞可能是走向疾病的路徑。
閱讀更多
2019-12-17
老黑看世界
不知你有沒這樣經驗?同學朋友經常利用其中有人從國外回台時聚會,形成的結果是住得越遠碰面次數越多,住在同城一年見不到一次倒是常事,說明重點不是地理距離,是心理距離。
閱讀更多
2019-10-23
彭芃萱
侯勝欽41歲就賺到下半輩子無憂無慮的財富,因而走進宗教,潛心修行。他說自己已經參透人生的奧妙,「很多事情有定數,要放下,不要執著。」沒想到,54歲那年,卻決定重出江湖,再度創業,「我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再做一些事情,去圓自己年輕時的夢想。」
閱讀更多
2019-09-25
黃亞琪
宛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反覆地將巨石推向山頂,到達頂峰時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重複下去⋯⋯,看不到盡頭的疲憊,是照護家庭裡熟悉的景象。
閱讀更多
2019-07-16
廖慧淑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身體會出現不適症狀,這時通常也是面臨空巢期的階段。再加上如果是單親家庭,單親媽媽大多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當孩子跟雛鳥一樣出外求學、工作或成家立業,家就像雛鳥離去的鳥巢一樣,只剩一個人孤伶伶,彷彿是「空巢」。
閱讀更多
5/ 7
第 5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