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2
郭美懿整理
假日到來,許多人趁機熬夜追劇、打電動,但長期熬夜不只「爆肝」,還超級「傷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引述調查指出,台灣是全球第二晚睡國家,僅次於葡萄牙,熬夜對腎臟造成「6大重傷害」,不僅破壞腎功能,甚至可能導致洗腎。
閱讀更多
2023-03-27
謝政言醫師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問題也逐漸凸顯,其中,老人蛀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這問題比小朋友蛀牙更該引起關注。為什麼老人蛀牙會那麼嚴重呢?因為老人身體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蛀牙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因此老年人維持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若身邊有老人家蛀牙,務必特別關注。
閱讀更多
2023-03-17
橘世代/江羚瑜
「記住淘汰丟掉的東西是哪些,下次也不會再買。」家事達人楊賢英分析,所有扔掉的物品不管任何原因需丟棄,都要檢討為何而丟,未來才不會重覆購買。
閱讀更多
2023-03-01
郭美懿
台灣口罩令已放鬆,加上國境解封,出國旅遊的人傾巢而出,來台旅遊的觀光客也逐步成長。不過疫情雖然緩和,病毒仍不斷變異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是染疫過後就有「無敵星星」,民眾要當心二度確診和感染其他變種病毒,她建議補充7項關鍵營養素,鞏固好自己跟家人的免疫力。
閱讀更多
2023-02-24
照護線上
95歲的陳伯伯身體一向相當硬朗,不僅行動自如,甚至每天都保有運動習慣,但有次不小心感冒之後,卻一直出現氣喘吁吁的症狀,原本擔心是肺炎,沒想到就醫後竟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釀禍,陳伯伯為重拾生活品質,因此立刻決定進行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閱讀更多
2023-02-23
潮健康 記者昱彣
排便的順利與否,會顯示出身體的代謝狀況,對體態呈現也會有影響?李婉萍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長期便秘導致糞便堆積在體內,不僅促使息肉生長,甚至有引發癌變風險。尤其現代人久坐、不運動成自然,便秘也逐漸成為上班族或年輕族群的「文明病」。
閱讀更多
2023-02-07
品悅牙醫/黃莞婷醫師(口腔顎面外科)
「醫生,我牙齒都蛀空了,可是不會痛欸,這樣還要處理嗎?」「醫生,你說我蛀牙,可是我不會不舒服啊,應該放著也不會怎麼樣吧?」看診時每當醫師說有蛀牙應該要儘早處理,病人常會感到驚訝,因為大家都覺得不會痛、也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往往就選擇忽略。但不痛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為蛀牙持續進行,可能會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或是鼻竇炎等併發症,屆時就不是單純補牙或是拔牙可以解決的。
閱讀更多
2023-01-30
黃明惠 整理
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4年成為國內癌症發生率第1名,先前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因罹患大腸癌離世。喜歡聚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長期處於生活壓力大的狀態,沒有規律的運動等都會加速大腸癌發生的風險。台大醫師邱瀚模提醒,照完大腸鏡一定要問「3個問題」,否則等於白做了!
閱讀更多
2023-01-30
翁申霖 整理
燒開水正確步驟,你都做對了嗎?想在家煮開水並非隨時都可以,要挑對時間才是重要關鍵,無毒教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大家在煮開水時,最好取晚間的自來水,她坦言,晚上時段的水較不容易有「有毒物質」殘留,為什麼?
閱讀更多
2023-01-16
郭美懿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10天,一家團聚圍爐需要備足更多食材菜餚,許多人家裡的冰箱已經被擠爆。過去常認為,食物只要擺進冰箱就不會壞,不過營養師提醒,冰箱不是食物的「時光暫停機」,冷藏、冷凍只能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但無法讓食物永久保鮮。煮過且未沾到口水的食物冷藏頂多保存3至4天、冷凍最長切勿超過半年。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