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江珈瑋
在我們的心中也許都有這樣的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否還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是單純地想念著他,這樣的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心理,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不會忘記他。
閱讀更多
2019-09-08
小虎文
「我整理我老公的牛仔褲,才在裡面翻出了三張病危通知:我女兒、兒子,還有我自己。許多人都問我為什麼可以保持樂觀,因為我沒有時間可以悲傷,我是沒有資格厭世的人,我只能把握每一天,認真過日子。」
閱讀更多
2019-09-01
林芷揚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邁入高齡社會,癌症、失能、失智的病患增加,除了醫療資源的支持,鄰居之間互相幫助,也可協助患者獨立、自主地生活,並減少焦慮和孤獨感,家屬也能更安心。
閱讀更多
2019-08-05
愛長照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 輔導 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 輔導 、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閱讀更多
2019-07-27
林芷揚
目前全國有65萬名癌友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除了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之外,善用全國74家癌症資源中心與200個癌友支持團體的資源與活動,可讓抗癌之路更安心與順利!
閱讀更多
2019-07-16
廖慧淑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身體會出現不適症狀,這時通常也是面臨空巢期的階段。再加上如果是單親家庭,單親媽媽大多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當孩子跟雛鳥一樣出外求學、工作或成家立業,家就像雛鳥離去的鳥巢一樣,只剩一個人孤伶伶,彷彿是「空巢」。
閱讀更多
2019-06-13
郭依瑄
原來,吳念真的生活跟平常人沒甚麼不一樣,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改劇本、拍廣告、公益演講,桌上一疊疊的書像堆小山,「每天我都在『爭取』獨處的時間!」眼前這位已經66歲的歐吉桑笑著說,他最近才學會了拒絕,慢慢把時間還給自己。
閱讀更多
2019-04-22
林芷揚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閱讀更多
2019-04-19
黃惠如
所謂控制環境保青春,不只是居家,還包括你背在身上的包包。我們習慣把公事和家務都扛在肩上。翻開每天背的包包,裡面有手機、筆記型電腦、錢包、悠遊卡、筆記本、摺傘、化妝包、喉糖、發票、行動電源、代繳的帳單、環保筷、環保袋、小外套、要修的眼鏡、小孩忘了帶的聯絡簿……而且大包裡還有小包,錢包裡除了現金外,還有集點卡、折價券、各家信用卡等。
閱讀更多
2019-04-18
王君瑭
「我們都會死,那為什麼我們不談死?」她是郭慧娟,身兼內政部「現代國民喪禮」編撰委員、殯喪業「禮儀師證照考試」教科書編撰,和「台灣殯喪業資訊網」的總編輯,被稱為台灣的「禮俗女王」,但她,同時也是台灣「死亡咖啡館」的創辦人。
閱讀更多
14/ 18
第 14頁,共 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