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通膨

顯示第 151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62

退休金規劃12-1/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5張表格輕鬆搞定!

tCol 2019-03-11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1/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5張表格輕鬆搞定!

簡易而言,退休金規劃分為四大步驟:1.估計退休後生活資金總需求。2.計算已經擁有的退休金準備。3.算出還需要提撥的退休準備金。4.填補退休金缺口。每個人狀況和需求不同,差異極大。

閱讀更多

簡單理財術!善用「以房養老」,把房子變現金!

tCol 2019-01-21

好房網/林奇芬

簡單理財術!善用「以房養老」,把房子變現金!

台灣已經步入高齡社會,退休後的生活安排,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話題。以台灣房屋自有率高達8成的環境下,「以房養老」也成為一個日漸受到矚目的選項。

閱讀更多

該準備多少才能安心退休?教你1張表算出資金缺口

tCol 2018-11-15

撰文.唐祖貽

該準備多少才能安心退休?教你1張表算出資金缺口

《今周刊》出版的「精算人生」特刊,提出的不只是存退休金問題,主要還是在於喚醒大家,人生要有計畫、按部就班,自己才有選擇的權利。倘若工作讓你樂在其中,又何必非得選擇像釣魚、散步、下棋、騎單車或太極拳等退休制式行為不可呢?「那就繼續做吧!」又假如你真的渴望退休生活,那麼這場馬拉松或者可以形容為龜兔賽跑,你一定要及早準備,因為人生是不可控制的,計畫常趕不上變化,但只有一樣東西不變,那就是大家都一樣有「時間」去體會、去改變。不少人的人生態度像兔子,心態上永保青春,追求活在當下,別人時時刻刻充滿危機意識時,你還天真的以為未來可以安然無恙⋯⋯,不知道可能會突然沒有工作、生場大病、家中發生意外,生命的悲喜常在瞬間,希望10年後的你會感謝你現在的覺醒。

閱讀更多

靠老公小孩,還是靠政府?女人想「三靠」其實不牢靠!4個老後樂活規劃必學

tCol 2018-09-19

愛長照

靠老公小孩,還是靠政府?女人想「三靠」其實不牢靠!4個老後樂活規劃必學

我之前有一篇文章:《女性活得久卻體力弱?注意!五年級女性是長照的高危險人口》,引來一些迴響。譬如我提到小女生不愛運動,當了阿嬤還是不積極,網友回應:「在講我,我都不運動」。我提部分女性會有「三靠迷思」(靠先生、靠小孩、靠政府),網友也回應:「真的!我媽完全是這種思維」、「我本來也想靠政府><」。

閱讀更多

以房養老好?還是賣房養老好?看完五個考量點再做抉擇!

tCol 2018-08-31

愛長照

以房養老好?還是賣房養老好?看完五個考量點再做抉擇!

「以房養老」不管是否要住在裡面,都必須繼續養房,也就是會產生持有成本,包括地價稅、房屋稅、管理費、產險保費(如火險、地震險)、修繕費。而這些費用除了房屋稅,可能會因為屋齡折舊而趨減外,其餘幾乎都是上漲趨勢。

閱讀更多

全資產配置規劃 學董座自在退休

tCol 2018-08-28

廣告企劃製作

全資產配置規劃 學董座自在退休

人生下半場,穩中求勝–全資產配置規劃,學董座自在退休

閱讀更多

破除退休理財迷思、提早準備退休 就能不靠子女安心變老

tCol 2018-08-17

邱璟綾

破除退休理財迷思、提早準備退休 就能不靠子女安心變老

退休後的收入將銳減,而人均壽命卻不斷提高,未來長命百歲將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在長壽趨勢來襲之下,到底退休要存多少錢才能夠安心養老?

閱讀更多

二○一七財富態度大調查》8成都想及早投資  卻快40歲才行動 50歲前存夠退休金  長壽世代必懂5個理財法則

tCol 2017-07-06

歐陽善玲

二○一七財富態度大調查》8成都想及早投資 卻快40歲才行動 50歲前存夠退休金 長壽世代必懂5個理財法則

高齡化趨勢下,人活到百歲已是現實問題;歲月漫長,如何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財務風險,成為當前社會集體共識。

閱讀更多

獨家調查》年金改革的共同負擔  如何變共同獲利? 活化退休金  七成年輕人贊成勞退自選

tCol 2017-06-20

黃家慧、楊卓翰

獨家調查》年金改革的共同負擔 如何變共同獲利? 活化退休金 七成年輕人贊成勞退自選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今周刊》合作,進行「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多數人贊同在國際潮流趨勢下,勞退新制應開放自主選擇投資標的,讓收入更多元是關鍵。

閱讀更多

獨家調查》低估所需退休金、不敢期待過好日子  理財只求保本  台灣人退休不好過

tCol 2017-06-20

林心怡

獨家調查》低估所需退休金、不敢期待過好日子 理財只求保本 台灣人退休不好過

即使退休年金給付被大砍,但德國人仍然對退休生活保持樂觀想像;反觀台灣,據《今周刊》與世新大學合作的「國人退休理財規畫大調查」結果,由於對退休生活的期待消極,也讓理財行為出現了致命的「保守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