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HEHO健康網
60歲以後,人類的大腦總容量每年下降約0.2%。過去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定期參加體育運動,可以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常參與體育活動的老人,代謝和血管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都普遍更低,甚至,也減緩了大腦的衰退速度、預防失智症。
閱讀更多
2019-05-22
伊甸園月刊
台東是台灣醫療最貧乏的地區。一出了台東市區,在美麗蜿蜒、長達118公里的南迴公路上,沒有任何一間大型醫院。偏鄉居民們就醫路迢迢,使得許多病患在送醫途中即葬送了性命。於是徐超斌發起了興建南迴醫院的計畫,要讓偏鄉的居民也有看醫生的權利。他守護著家鄉,南迴醫院的大夢正一步一步地實現著。
閱讀更多
2019-05-20
華人健康網
上班族利用午休時間小睡一下,可以讓下午更有精神;最近有研究又意外發現午睡竟然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也有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午睡的人中風風險比較低!為了健康著想,再忙也要午睡一下!
閱讀更多
2019-05-16
華人健康網
罹癌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力行好的習慣,只會坐等奇蹟!罹患肝癌不放棄,走過10年抗癌的艱辛路程,始終抱持樂觀態度正能量,充滿活力與健康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分享自己抗癌三件大事情,就是心、動、吃的調整,以及最令人好奇的是他力行的「抗癌餐盤」食譜,其中每天必吃的除了薑黃飯之外,還有特別配方的蔬果汁。
閱讀更多
2019-05-15
郭依瑄
「人生只有一次,你為什麼不勇敢做自己,活得好一點?」吳淡如身為作家、主持人、商人、跑者…她熱愛挑戰,每隔一陣子,你總能發現她在追求不同的東西。
閱讀更多
2019-04-19
黃惠如
「我覺得昨天上台報告得不好,昨晚回家後一直翻來覆去睡不好。」面對同事懊惱自己表現而失眠,你也許會勸他,其實表現沒那麼糟,或過去了、算了,不要再想了,但那位同事往往會回答「沒辦法,我個性就是這樣。」
閱讀更多
2019-04-08
鄭閔聲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
2019-03-15
安寧照顧基金會
即使結識安寧療護多年,也認同其理念,在面對至親家人的逝去以及陪伴抗癌的旅程中,吳若權仍得不斷地學習、做功課,嘗試與心中的罣礙進行和解。
閱讀更多
2019-02-27
彭芃萱
你希望自己能過怎樣的人生?42歲的牙醫師羅士傑期許自己工作半年、休息半年,這個人人稱羨的人生目標,他在去年41歲時就達標!工作時認真賺錢,不工作時他去進修、學潛水、跑半馬、騎自行車。為了讓退休後能過著優渥的生活,他很早就明白一定要學習理財。
閱讀更多
18/ 24
第 18頁,共 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