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9
林暐鈞
預防重於治療,讓人不再聞癌色變!時至今日,癌症以成為眾人公敵,台大EMBA校友基金會昨(3/9)就以「婦癌防治」為題主辦《防癌公益健康講座》,協辦為中華醫養健康總會、陶聲洋防癌基金會,共同提倡癌症預防的有效措施、建議,陪伴眾人打造無癌人生。
閱讀更多
2023-03-09
謝政言醫師
老年人牙齦疼痛牽涉原因很廣,隨著年齡增長,牙齦組織會逐漸萎縮,當牙齦退縮、變薄,就有可能導致牙齦易受刺激及疼痛。此外,老年人常伴隨慢性疾病和藥物治療,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抗凝血劑等,這些疾病和藥物可能導致口腔狀況的變化,包括口乾、口臭、口腔感染和牙齦疾病等,也是造成牙齦疼痛的主要原因。
閱讀更多
2023-03-02
郭美懿
心血管疾病並非肥胖或男性專屬,更年期後的女性,更不可忽視!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死因統計調查,心臟疾病是台灣女性第2號殺手,而女性十大死因排名中,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名列第2、5、6位,佔當年度女性死亡總人數約23.6%,顯見女人護「心」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2023-03-01
李易紓整理
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於周一(2/27)上午8點55分辭世,享耆壽97歲。1926年出生的辜寬敏,是台灣望族鹿港辜家成員,其台獨立場鮮明,已逝前海基會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辜振甫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台北榮總表示,辜寬敏是住院中過世,是否為肺腺癌等病況細節不便說明。據研究統計,近7成肺癌比例屬於肺腺癌類型。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加上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一旦診斷出來時,往往已是晚期。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 院長 陳晉興特別提到,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肺癌已經蟬聯多年,男女癌症死亡第一名都是肺癌,不是抽菸才會罹患肺癌,二手菸、廚房油煙也都是成因,特別是「非抽菸」而罹患肺癌的比例逐漸攀升。陳晉興說,「我們的肺就像冷氣機的濾網,冷氣機可以洗,我們的肺只有一個、要跟著到老,民眾要重視空汙對肺癌的影響,而且定期做肺癌篩檢,也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有LDCT可以提早救命」。
閱讀更多
2023-02-22
陳美儒
編按:選填志願總是讓高中生們好糾結,究竟怎麼決定才是最客觀最正確的呢?到底志願該怎麼填?該選校還是選系?對許多人來說,選擇不只攸關未來職涯發展,也包含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著實不容易,但是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究竟該怎麼辦?作者陳美儒老師於建中任教40年,看遍了各式各樣優秀頂標的青春少男少女,仍然感嘆──青春真的不容易。(原文刊載於2021/8/19,更新時間為2023/2/22)
閱讀更多
2023-02-15
翁申霖 整理
2023/2/15更新:行政院政府規劃普發現金6000元,其中一個領取管道是透過ATM領取,引發ATM數量與鈔票備量是否足夠應付龐大領取潮的擔憂。金管會周二(2/14)公布最新消息指出,目前已經確定全台共有2萬4922台ATM都可領取6000元,數量占全體ATM比例約76.5%。其中,ATM全台最為普及的中華郵政公司表示,目前ATM已經完成程序修改,將配合政府同步進行壓力測試,未來在ATM插入金融卡且只要輸入身分證號碼和健保卡號就可領取。除了有8家公股行庫(台銀、土銀、華南銀、兆豐銀、一銀、彰銀、合庫銀、台企銀)的ATM加入紓解領鈔人潮的壓力,另外也有包括國泰世華銀、台新銀行、中信銀行及郵局。金管會也強調,在行政院宣布可以領6000元前,將積極輔導協助這12家行庫進行壓力測試與要求其增加補鈔頻率,並配置充足的客服人員,對極端情境妥為規劃跟因應,要讓民眾都能順利領到這個從天而降的紅包。
閱讀更多
2023-02-09
郭美懿整理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經3年,為防範感染,許多人對疫苗都是打好打滿,但隨著病毒不斷變異,不少人也會疑惑:「我都打完3劑疫苗了,有需要打第4劑嗎?」對此,國際感染科專家、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 院長 洪健清表示,打完疫苗後抗體會隨時間下降,不管是打完3劑疫苗、或有過自然感染,仍建議打第4劑。而民眾也應轉變觀念,打疫苗不是讓你不受感染,而是減輕重症發生,尤其染疫後3個月再打疫苗,免於重症的機率更可達95%至100%。
閱讀更多
2023-02-05
胡肇芳 整理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閱讀更多
2023-01-18
郭美懿
台中67歲婦人在2個月內體重狂掉12公斤,因解黑便就醫,輾轉兩個月沒有改善,赴醫院檢查,才發現竟是罹患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且已轉移至腹膜達到四期程度。歷經化療、脾臟栓塞到手術,病患與醫療團隊拼了7個月,終於成功逆轉為二期,經過半年追蹤沒有復發跡象,讓醫生、病人與家屬更珍惜搶回來的生命。
閱讀更多
2023-01-16
郭美懿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 院長 黃國晉專精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長年診間看盡生死百態,對「老」有更深體悟。他認為,現在應該追求健康老、活躍老,而非倚賴他人協助,轉化傳統對「孝道」的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
閱讀更多
23/ 30
第 23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