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林靜芸醫師
一般疾病治療後的照顧旨在恢復病人健康,基本上是延續醫療;長期照護重點則在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很多長照工作者包括親人,會忽略了這個主旨,迷失於翻身、量血壓、記錄尿量等生命健康維護,忽略陪伴,忽略歡樂。其實讓病人高興,自癒力能夠發揮,照護才能順利。而心中歡樂的病人給予照護者正面的回饋,絕對是照護者最大的安慰。
閱讀更多
2024-07-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日前北捷在1週內接連發生2起讓座衝突,讓「博愛座存廢」再度躍上媒體版面。為何「博愛座」變成了「搏鬥座」?是特例、還是已經成為日常?心理師王聖華剖析,事件中情緒高張的狀態,其實背後可能藏著是需要被保護的脆弱,只是欠缺情緒教育的我們,很少去碰觸跟揭露而已。
閱讀更多
2024-06-19
陳嘉新
在開放性病房工作的時候,常會碰到住院患者是以原因不明的身體症狀來住院的。這些患者通常遍遊各科,到處拿到「你沒病」的診斷,最後便被轉來精神科。大多數此類患者可以在門診追蹤,但少數患者因為症狀嚴重,影響情緒睡眠,因而被建議住院,方便進一步評估跟調整藥物。
閱讀更多
2024-04-11
數位內容部整理
花蓮強震發生第8天,週三(4/10)受困砂卡礑步道的游姓一家五口,在重型機具開挖後陸續尋獲,其中一幕讓不少民眾看了難過流淚,疑似是游母抱著孩子一起遇難,在大石落下以身護兒。而在白楊步道與駐紐前代表蔡爾晄女婿貝迪瑞(Dimitris Belbas)一同受困、推著娃娃車的林姓一家人,則是在順利脫困後,於臉書上寫下4/3「這個難忘的一天」。他說,直到發文的半夜,都還能清晰憶起退回山洞後、那顆落石擊中的點,就是推車的位子,「黃色的塵土紮實地將我們家往隧道內部推去」、「心中只有最壞的打算,但至少我們會一起,不會有人會被遺留」。
閱讀更多
2024-02-05
段詩潔
(今周刊1416-1417)「就讓它經過……。」坣娜緩緩地吐出這幾個字。她曾稱自己彷彿是「災難片主角」,因為從小到大,總有大大小小的挑戰不斷降臨到她身上;面對生命裡一趟又一趟的不可承受之重,眼前的坣娜顯得雲淡風輕。
閱讀更多
2024-01-28
吳淡如
不是一棵不能動的樹,必須一直站在那裡被園丁修剪成奇形怪狀。過去不能重來,你只能、也只好告訴自己:不被期待,更能做自己。
閱讀更多
2023-10-06
林靜芸醫師
愈健康、愈注重保養的人,做醫美效果愈好且愈持久,難怪美國有一種醫美平安保險,經營醫美事故的理賠。保戶如果定期回報體重及運動量,保險費率可以下調。不少保戶有了動機,主動注意健康。做醫美的次數減少,醫美事故率降低。保險公司省錢,保戶也得利。
閱讀更多
2023-05-25
賴俊佑
「我去看了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
閱讀更多
2023-05-15
王溢嘉
眞愛的背後,必然隱含著憂懼。但眞愛必然也會給子女自由,讓他們走自己嚮往的人生路。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雖然帶給我們很多歡樂,但也讓我們開始擔心,唯恐他們忽然出現什麼毛病或意外。真愛的背後,必然隱含著憂懼。但真愛必然也會給子女自由,讓他們走自己嚮往的人生路,縱然其中有著自己的牽掛與憂懼。
閱讀更多
2023-02-06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二○一五年夏天,我們正在搜尋某男子的行蹤。該男子正是在大約十年前企圖與患有失智症的母親共同自殺,後因承諾殺人被判有罪的山岡龍一(時年54歲,化名)。龍一於二○○六年二月一日,在京都市伏見區的河灘上將母親君枝(86歲,化名)殺害,隨後在同一地點自殺未遂。
閱讀更多
1/ 7
第 1頁,共 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