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高風險

顯示第 24125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新冠肺炎》頭痛、發燒、喉嚨痛4症狀要注意!快篩、篩檢採檢完整5大QA一次搞懂

tCol 2021-05-20

HEHO健康網

新冠肺炎》頭痛、發燒、喉嚨痛4症狀要注意!快篩、篩檢採檢完整5大QA一次搞懂

台灣本土案例連環爆!短短4天內,確診個案數從每天十幾二十人,一口氣增加到15日的180 人確診,在萬華的群聚案中,中興醫院篩檢出46位陽性、剝皮寮快篩站篩檢到16位陽性,兩個共篩檢525人,所以快篩陽性率也達到10%以上。不過由於現在台北市、新北市都升級到三級防疫,不少人蜂擁到醫院進行篩檢,各醫院人潮爆滿,也傳出昆陽實驗室不收醫療院所送來的檢驗;不過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昆陽實驗室有更重要的任務,篩檢血清抗體、或是做一般PCR檢驗等,並不是昆陽量能不足的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現在能做PCR分析的醫療院所有126家,每天可以檢驗1萬6千多件,如果疫情持續升溫,還可以再往上提高,量能絕對足夠。 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現在許多醫院都有大量排隊篩檢的人,如果醫療人員的人力不足,是屬於醫療行政體系的問題,需要地方的衛生局處再去掌握,讓每個縣市做適當的分工;早上也跟台北市協調,如果真的量能不足,也會請其他縣市協助,進行分流。

閱讀更多

莫德納報到》和AZ比,誰副作用少、防重症率高、保護力好?一表弄懂新冠疫苗、解析7問題

tCol 2021-05-19

楊雅馨

莫德納報到》和AZ比,誰副作用少、防重症率高、保護力好?一表弄懂新冠疫苗、解析7問題

台灣疫情陷入新一波風暴,原本施打疫苗處於觀望態度的民眾,開始轉趨積極。目前雖暫停自費施打,但隨著AZ、莫德納疫苗陸續進口,後續國產疫苗再加入,民眾有必要了解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

閱讀更多

病床全滿,病患瀕死「只剩戶外太陽下能插管」醫曝殘酷實境:急診篩檢被塞爆別再來!

tCol 2021-05-18

HEHO健康網

病床全滿,病患瀕死「只剩戶外太陽下能插管」醫曝殘酷實境:急診篩檢被塞爆別再來!

疫情持續升溫,急診接連數日,都有大批民眾擔憂而來篩檢,把急診量能擠爆了!振興醫院急診室田知學醫師,昨天(17 日)晚間也在臉書透露急診狀況,一名民眾需要急救,但考量室內有大批篩檢民眾的安危,在不清楚該名民眾是否有相關接觸史或風險,「眼下只剩下戶外能插管」,最後家屬選擇放棄急救。台灣急診醫學會也呼籲,醫院留給有症狀、真正需要的患者、沒事別來!

閱讀更多

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自費、公費去哪家醫院接種施打?完整疫苗Q&A秒懂

tCol 2021-05-17

林暐鈞整理

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自費、公費去哪家醫院接種施打?完整疫苗Q&A秒懂

台灣近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加速升溫,尤其今(16日)暴增206例本土病例,民眾無不人人驚慌,這段時間民眾也自費瘋搶接種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其中,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相關副作用,以及自費公費疫苗應去哪家醫院施打等,都是許多人所關心的問題。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15公告因應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為優先提供疫苗給公費對象接種施打,自5/15起,民眾預約自費接種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暫停。至於,原本已預約自費接種施打疫苗的民眾,仍可維持原接種施打疫苗權益,按照預約接種施打疫苗時間,前往醫院接種施打自費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至於何時恢復自費接種施打疫苗,指揮中心表示將視國內疫情狀況、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進口狀況,再行調撥疫苗,供民眾自費接種施打。但符合公費接種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者,照樣應儘速前往接種施打疫苗,提高國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保護力。民眾在完成接種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後,仍須持續落實配戴口罩、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避免進出擁擠場所,或高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區域。積極配合防疫措施,降低感染肺炎風險,與國家共同抗疫!

閱讀更多

本土+206例》雙北186重災區!網友製「非官方足跡地圖」,看清確診案例生活圈

tCol 2021-05-16

李易紓

本土+206例》雙北186重災區!網友製「非官方足跡地圖」,看清確診案例生活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5/16新增207例確診個案,其中206例為本土,最小不到5歲、最早4/6發病。新增的206例本土個案為90男116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4/6至5/15,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北市89例(萬華58最多)、新北市97例(板橋32最多)、彰化縣9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3例、桃園市及基隆市各2例、臺中市1例。指揮中心說明,其中茶藝館相關105例、萬華活動史相關44例、某社團相關5例、宜蘭遊藝場相關3例、南部進香團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閱讀更多

人與人連結爆發》本土+13!獅子會前會長再多傳9人,5表列出趴趴走活動史

tCol 2021-05-13

李易紓

人與人連結爆發》本土+13!獅子會前會長再多傳9人,5表列出趴趴走活動史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5/13公布國內新增13例本土確定病例(案1245至案1257),均為本國籍。其中9例與案1203(獅子會前會長)群聚相關,4例與臺北市萬華區茶藝館群聚相關。

閱讀更多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tCol 2021-05-07

NOW健康

食道癌9成患者是50歲至70歲男性!國健署提6大遠離致癌因子,落實生活中避免罹癌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耳鳴噁心、天旋地轉!健保資料庫顯示女性眩暈是男性2倍!醫解析原因:50後要注意

tCol 2021-04-01

NOW健康

耳鳴噁心、天旋地轉!健保資料庫顯示女性眩暈是男性2倍!醫解析原因:50後要注意

據媒體報導指出,健保資料庫顯示108年主診斷為「眩暈」的患者,多達175萬餘人,且患者集中在60歲到69歲,50歲到59歲次之,女性患者的人數遠高於男性,約是男性患者的近2倍。女性除了生理功能異於男生之外,還與性格容易多慮、緊張、焦慮有關。

閱讀更多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tCol 2021-03-19

NOW健康

罹癌風險上升123倍!醫師公佈3大口腔癌危險因子:自我檢查有5症狀應盡速就醫

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 高風險 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

閱讀更多

學生時期去郵局定存5萬,就覺得自己懂理財了…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適合2種人

tCol 2021-03-12

李勛

學生時期去郵局定存5萬,就覺得自己懂理財了…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適合2種人

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 SHIN LI,從大學時期每月零用錢5,000起,就存下20 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 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