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是一位國小老師,這幾年來總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能憋尿,甚至還常出現急尿感,因為擔任教師無法隨便離開課堂,有時下課時還要處理小朋友的問題,讓他只有很短的時間上廁所,但有時當他衝到廁所時,實際解出的尿液量卻少於兩百西西。
患者約占人口比率一○%
患者約占人口比率一○%
這樣頻尿、急尿的狀況不僅影響他的工作與教學品質,也連帶讓他夜不安寢、不敢外出。最近狀況更趨嚴重化,有時連廁所門都還沒打開,就出現尿崩的狀況。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指出,林老師就是典型的膀胱過動症患者,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膀胱過動症患者約占人口比率的一○%,男女比例相當。「但令人擔心的是,這些膀胱過動症患者,只有一成的人會接受治療。」
郭漢崇解釋,膀胱控制尿液的肌肉分成收縮與放鬆兩種,正常膀胱的功能會在儲尿兩百到三百西西時,出現第一次尿意,一直要到五百到六百西西時,才會真正去排尿。
而膀胱過動症患者則是在儲尿期時,因為逼尿肌突然地收縮導致膀胱承受壓力,尿道括約肌和骨盆底肌不自主地放鬆,最後出現急尿、頻尿的狀況。
一般人碰到急尿或頻尿的狀況,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會不會是攝護腺的問題?郭漢崇說,膀胱過動與攝護腺肥大雖然同樣會出現排尿問題,但膀胱過動症患者,不會出現滴滴答答的,甚至尿流速遠超過一般正常人。
「你知道這種急尿的狀況有多誇張嗎?我曾經幫一個病人檢查尿流速,檢查結果是他的尿流速每秒可以達到七十二西西,若換算成降雨狀況,這樣的速度早已經超過超豪大雨的等級,你就可以知道這種急尿感有多誇張。」
如此誇張的急尿感,讓膀胱過動症患者出現許多生活困境,像是不敢外出旅遊、夜尿睡不好、影響工作與社交、性生活、自信心等等,有的人甚至還可能伴隨著嚴重的情緒低落,或憂鬱症等情況產生。
測試憋尿時間權衡就醫
測試憋尿時間權衡就醫
目前在治療上除了建議改善生活形態外,也會幫助患者進行膀胱憋尿訓練,或是骨盆底肌群的凱格爾運動,當這些效果都不好時,就會開始服用藥物或是施打肉毒桿菌降低神經敏感度,全都無法解決才會進行手術。
郭漢崇建議,覺得自己經常有急尿感,可以先記錄一下排尿狀況,超過兩個星期還沒有改善,就要到泌尿科進行檢查。醫師若建議服用藥物也千萬別抗拒,否則病情轉變成慢性,只會讓過動症狀越來越嚴重。
亞東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鍾旭東則建議,要了解是否有膀胱過動症狀,可以利用憋尿時間來測試,如果覺得在兩次排尿過程中,可以憋尿的時間越來越短,就可能有過動傾向,最好到醫院進行問診。
鍾旭東說,由於骨盆底肌群有很複雜的神經脈絡通過,因此會引起膀胱過動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建議要戒菸戒酒,一定要調整生活作息,並學會怎麼放鬆心情,該治療就要治療,別因為症狀尷尬而不就醫。
副作用降低
以前在膀胱過動症的藥物使用,絕大多數都是以蕈毒鹼藥物治療為主,大約可以發揮7成的效果。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郭漢崇指出,傳統藥物主要可以降低膀胱肌肉收縮的力量,減少膀胱壓力降低急尿狀況產生。
但是傳統藥物有比較多的副作用,像是口乾、便祕、視力模糊等,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比較難以適應這些副作用。
今年有新的藥物上市可以治療膀胱過動症,雖然兩者的效果旗鼓相當,但新藥降低了很多副作用。郭漢崇說,新的藥物主要是透過刺激逼尿肌的β3-腎上腺素受體,能在膀胱儲尿階段放鬆逼尿肌,改善儲尿量及排尿的間隔,依據亞洲地區臨床試驗顯示,患者平均約能減少兩次急尿和尿失禁發生次數,之前一晚六次,之後平均減少兩次。且與傳統藥物相較,能大幅減少30%口乾與便祕的副作用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