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榮誠醫師現為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曾任三軍總醫院大直腸直外科主治醫師,以及國軍金門醫院、花蓮慈濟醫院、新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長期投入關懷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在教學上也很細心認真,曾獲慈濟大學醫學生評為最佳指導老師獎。專長為大腸直腸腹腔鏡手術、痔瘡環狀切除手術、肛門廔管手術、肥胖減重手術、大腸無力便秘手術等。
肛門分為內、外括約肌,內括約肌主要是感覺到腸道有氣要排出時,會刺激大腦中樞來促進排氣,但是如果在不太方便放屁的地方,我們的外括約肌則可以自我控制夾住,讓氣不會直接排出來。
在正常的情況下,除非是憋太久導致外括約肌鬆弛,或是快要拉肚子了,否則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控制得住,會造成內外括約肌不協調而控制不住的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大腸激躁症」,使腸道「一有東西」就憋不住,立刻得排出來,鐵雄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引起腸躁症。另外有些乳糖不耐症的人,會因為奶製品而使外括約肌不敏感,以致無力閉鎖肛門口。
「腸躁症」不只會引起上面的不斷嗝氣,也會引起下面不斷放屁,很多患者還合併腸絞痛,有人天天腹瀉,有人則是嚴重便秘,腸躁症的預防方法很簡單,就是避免壓力太大、太緊張....,但是現代人要減輕壓力,恐怕很難在一時半刻中做到,糠榮誠建議可以先從避免腸胃道產生氣體做起。
例如益生菌保健法對減少腸道產氣有幫助,也可以服用一些減少腸胃道產氣的藥物輔助,同時也要減少吃豆製品、地瓜等容易產氣的食物,糠榮誠提醒,說話的時候也要避免吸進太多的空氣,或是喝水時不要咕嚕咕嚕地大口吞,以免同時吞進空氣、造成腸道內空氣過多,引起打嗝及放屁。
有些人以為肛門括約肌關不緊、無力,所以做「凱格爾運動」、瑜珈、外丹功、氣功、蹲馬步等鍛練外括約肌的運動,然而就算訓練外括約肌,但肛門內括約肌是由自律神經控制,屬於不自主肌肉無法鍛練,所以當內括約肌刺激大腦排氣,但外括約肌太緊無法放氣,結果反而導致「陣發性骨盆腔肌肉收縮」,容易半夜屁股抽痛而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