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副總裁變蛋黃小丑!「50歲後,我的第二人生超級精彩。」

從副總裁變蛋黃小丑!「50歲後,我的第二人生超級精彩。」

人生如果還有第二次機會,你想怎麼過?現代人退休後,平均超過20年的下半場,正是第二次機會,為了這個年過50之後會到來的人生,有人早早就開始規畫準備,有人積極學習新技能,有人歷經迂迴曲折,終於柳暗花明,尋得快樂。後50歲的人生,可以是一部又一部充滿故事的銀色樂章,樂活退休的人生不算難,樂活之外,還能為別人帶來喜悅與助益才難,這樣的第二人生,銀光中帶著迷人彩光,正是本刊寫給讀者、關於退休的快樂報告。

退休,是一道人生大考題,考試的題目是:你的人生下半場想怎麼過?每個人答案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希望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能過得快樂充實;只是,人人想得美好,卻不是人人都能如願以償。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做了人生下半場的絕佳示範。他五十歲以後的人生動靜皆宜,「春夏秋三季玩越野車,冬天則玩雪車……。如果到澳洲,就玩水上摩托車」;本來就擅長單簧管的他,五十歲以後還開始學陶笛、小豎笛,不但充滿旺盛的學習動力,生活更是熱情洋溢,在《後五十歲的抉擇》書中,他則這麼寫道,「五○世代,是思考第二人生,將思考化為行動的『轉折』時刻。」如今,他已經跨過七十門檻,人生依舊充實精采。


新趨勢 台灣高齡者創新高,一年激增十萬人

 

大前研一所提及的,放到台灣也極為適用。高齡化已是台灣社會的重要課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在二○一四年創新高,單年度增加人口一舉突破十萬人,十年來共增加近六十五萬人之多;這群高齡人口在後年二○一六年,便將首次超過幼年人口(零至十五歲),這已是台灣現有人口結構的面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變多、平均壽命增長,未來長長的二十年時間等著,舊式退休觀念是該跟著「退休」了。

 

台灣高齡化

 

台灣高齡化


台灣也有一群如大前研一所說的「五○世代」、甚至「六○世代」,用積極正向的心態,掌握退休後發球權,他們的下半場,展現出一個全新的人生面貌,以自己上半場累積的經驗智慧,用於回饋、用於傳承、用於發掘自我……,不僅自己精采,更為別人帶來無形的影響。

從資訊副總退下來的黃世岱便是如此,早在職場的後五年,他就逐漸把時間、精力移到未來想做、有興趣做的事情上。他認為像他這樣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取之於社會多,如今更該回饋,於是他去上課學小丑,用「蛋黃」的藝名到養老院表演,娛樂老人,把回饋化為行動。當他看到老人家及其家屬的開懷大笑,「我還能這樣做是有福的,施比受更有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去年才退休,但在退休前的十年就思考退休這道題目,思考「下一階段想怎麼過?」他做足了準備,從財務、健康、興趣、生活圈逐一架構出心中的藍圖,為自己寫下「能從容自在生活」、「用專業去做能創造價值的事」的目標,如今,他按部就班,第二人生確實「從容又自在」。

再如實踐家專(實踐大學前身)提早退休的教師周美惠,現在成了環保尖兵,反核、宣導節能綠建築,每一個台灣目前最該重視的議題,她都站在第一線,像個傳教士到學校、社團進行「思想改造」,希望影響更多人,即使七十五歲了,熱血絲毫不減。

也有如海軍艦長郭慶年、奧圖碼董事長李有田等人,即使突然退休,經歷一段失落、撞牆期後才找到「重新開機」的按鈕,在教導失業族群廚藝、在創造城市綠景觀上,寫下令人驚豔的第二人生。


新定義 人生下半場,可以自主又利他

 

這群人為退休人生寫下新定義,人生下半場應當「既充實地過日子,又能有益於他人」,這種利他的第二人生,格外有意義,尤其,根據衛福部、長庚醫院的現有研究資料均顯示,台灣的老年人口並不快樂呢!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張明永針對老人做過研究,發現約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人具有憂鬱傾向,衛福部的統計數字也顯示,一三年時,使用抗憂鬱藥的人數中,五十一歲到六十四歲占七.三六%,六十五歲以上占比超過一成,不但是越老越憂鬱,而且數字從十年前就逐年增加。

高齡退休族不快樂,在精神科醫師眼中,問題出在「無所事事」,背後的因素在於對五十歲後的時間長度缺乏認知,未能意識到自己將有第二次機會、將有超過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光可以創造更多可能,乃至於任由後五十歲的日子撲來而毫無準備。何況,憧憬容易,行動難,若欠缺準備與計畫,一旦驟然進入退休模式,心理還未調適好,導致自我否定懷疑、生活消沉,出現憂鬱傾向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想成為那憂鬱的五分之一,就要從好好解出這道退休考題開始。本期報導的「黃世岱們」,正為我們示範了人生下半場的各種可能,希望讀者從他們充實、快樂又利他的第二人生中,得以觀照自己的需求,書寫出自己的精采劇本。

 

Photo: DariuszSankowski  ,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