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中今年四十六歲,原本是一位物理治療師,二○一五年成立照護者Mental Care協會,拯救了超過五百個因長照面臨崩潰的家庭,累積演講經歷超過三百場。今年三月,她出版《照顧,不需要努力》(がんばらない介護)一書,發行一周,立刻登上日本亞馬遜網站新書排行第一名。
對橋中來說,一切都是從四年前《朝日新聞》一篇《被長輩照護束縛的女兒們》報導開始的。
陷迴圈:照顧與工作拉扯 壓力大到憂鬱,情緒失控
沒錯,橋中就是那位被束縛的女兒,而且她的遭遇,更是如同戲劇般坎坷。父親癌症病逝時,她才二十四歲,家中有智能障礙的弟弟、年邁的祖母,母親更在父親離開後,長期酗酒憂鬱。不料,九年前,母親中風昏迷不醒,不久,祖母又被檢查出失智症,同時間,她必須肩負照顧三位失能家人的重擔。
「五年前的我,每天都是以淚洗面,放聲大哭。」橋中回憶當時,一切歷歷如繪。
「從睜開眼睛的瞬間開始,就是照顧家人。出門上班,連照鏡子的時間都沒有。」橋中說,當時的她,都以家人為優先,把自己的需求排在最後,約會也因為必須返家照顧而中途離開;更別提工作遲到早退,主管甚至一度勸她離職,以免影響到其他同事。
「那時我真的認為,沒辦法兼顧照護和工作,是自己的不對。」橋中搖搖頭。不忍心看家人進入長照療養機構,她決定自己照顧,卻又因壓力過大導致情緒失控,對家人怒言相向。
就這樣,她掉入了自我譴責的迴圈之中。該辭掉工作嗎?不行,這樣就失去經濟來源,可是橋中知道,自己無法繼續努力下去了。
「死,或許比較輕鬆吧⋯⋯」她坦言,這樣的念頭,不知出現過多少次。橋中皺眉,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直到我發現,原來有那麼多人跟我一樣。」她的表情瞬間緩和不少。
找出口:網路上交流經驗 求助的照顧者越來越多
為了找到情緒的出口,橋中開始在部落格張貼自身經驗及照護技巧,作為抒發。沒想到開設第三天,就成為部落格排行榜第一,一周後就引來《朝日新聞》的採訪。
看到網友的回覆,橋中才知道,原來為照顧家人所苦的人,真的非常多,透過網路上交流,她也察覺到照顧者的共通問題。
「包括我自己也是,認為求助就是偷懶,不負責任。」橋中表示,這個念頭往往讓照顧者陷入痛苦。此外,大多數人認為,長照是家庭的私事,無法與外人商量,也讓照顧者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
起初,橋中只是受邀參加活動,講述自身經驗。沒想到回響熱烈,尋求協助的人越來越多,因而成立協會,希望照顧者能注意自身的心理狀況,並積極地利用長照服務。「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需要這麼努力!」橋中說。
日本雖然有長照保險及照護管理師等制度,但橋中坦言,在找到最適合的照護方案前,還是花了五年的時間。「要適時利用喘息服務!」她強調,照顧者一定要充分的休息,不然也會變得情緒化,若是忍不住對家人大小聲,造成的挫折感更大。
橋中建議,在這種時候,深呼吸或是暫時從照護現場離開,都是很好的方法。她笑說,讓家人留宿照護機構的日子,她總會睡上一整天,再看部電影,好好地為自己充電。
學放手:想偷懶無須自責 家人最想看到你的笑容
「不要忘了,家人最想看到的,是你的笑容。」橋中提醒,做不好沒關係,想偷懶也無所謂,要懂得原諒自己,也可以適度地依靠被照顧者。
就算生病或是行動不便,被照顧者也希望能減輕家人的負擔。橋中建議,可請教他如何煮飯,或是時常詢問他的感受,積極與被照顧者討論,才是良好的互動。
她舉自身的經歷為例,在祖母剛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時,因為害怕發生危險,她禁止祖母做任何的家事,沒想到卻帶來反效果。祖母的精神狀態變得很差,時常口出惡言,甚至有暴力傾向。
後來,橋中開始學習「放手」,還會在祖母狀況好的時候,向她撒嬌、央求她做便當,不只減緩了失智症惡化的速度,祖孫兩人的關係,也因此緩和了許多。
「其實,祖母不希望我跟在她後面幫她擦屁股,她希望看到我活躍在舞台上,她希望我得到幸福。」橋中面帶微笑表示,自己能這樣感受,是因為她已經能用更寬闊的心態去看待照護。
整理:王炘珏
橋中(左一)以多年照顧失能家人的經驗,熱心指導照護要訣。(圖/橋中今日子提供)
(圖/橋中今日子提供)
橋中今日子
出生:1971 年
現職:日本照護者Mental Care協會會長
經歷:物理治療師
學歷:日本京都花園大學文學部社會福祉科
著作:《照顧,不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