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視力殺手,失明成因第一位 遠離黃斑部病變 不過度用眼最有效

最可怕的視力殺手,失明成因第一位 遠離黃斑部病變  不過度用眼最有效

每天滑手機會不會傷害視力、產生黑點?雖然尚未有研究證實兩者因果關係,但「過度使用手機會傷害眼睛」是醫界承認的事實,專家提醒,累了就休息,別一直盯著手機。

最近台北榮民總醫院結合陽明大學、交通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組成的研究團隊,公布在視網膜細胞自體再生領域的新突破,未來若在人體實驗證明可行,令人談之色變的黃斑部病變可就有救了。

 

研究團隊係利用自體血液發展出多功能的萬能幹細胞,分化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神經節細胞」,未來可望透過將這些細胞植入患者眼睛,替代視網膜病變位置而改善視力。

 

眼睛是靈魂之窗,若將眼睛比喻為相機,人體的視網膜就是底片,而黃斑部在底片的中央,是視力功能最敏感的地區,因此當黃斑部功能如果因病變而受損,視力一定會受影響,從早期病變的看東西變形,到後期的視野中間有黑點或中間一塊完全看不到。

 

使用3C過久易傷眼

 

根據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所做的「二○一七年全民護眼趨勢調查」顯示,台灣人一天使用3C(看電腦、回簡訊、玩LINE等)時間長達八.七小時,較去年增加一小時,顯示國人用眼最多的時間已經不是書本或電視,而是最方便的3C產品。這也難怪大家把3C與黃斑部病變劃上等號。

 

但專家則認為,這樣的等號連結還有待驗證。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祕書長蔡景耀說,滑手機與黃斑部病變的相關性還有待探索;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張雲翔也說,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兩者的因果關係,畢竟現代人「有誰不滑手機」,但大家都滑手機,有人會得到黃斑部病變,有人卻不會,個中因素耐人尋味。

 

可以確定的是,黃斑部病變是最恐怖的視力殺手。蔡景耀領導的研究顯示,黃斑部病變占失明原因的第一位。至於愈來愈多民眾「感覺」黃斑部病變患者增多了,張雲翔解釋,可能因素很多,當然可能真的增加,但也可能因醫學診斷技術進步、民眾警覺提高等。

 

老化及糖尿病為致病大宗

 

近期電視常播放關於黃斑部病變的一部影片,影片的女主角只有二十二歲,是否黃斑部病變已襲擊年輕人視力?蔡景耀說,年輕型的患者很少,多半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的特色,這類患者對於治療效果有限,只能及早發現及早接受事實,適應「低視力」的人生。

 

國內黃斑部病變大宗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及糖尿病所導致的黃斑部病變。蔡景耀說,隨年紀增加,眼睛老化,如同相機用久,底片感光沒那麼靈敏甚至受損。黃斑部病變又可進一步分為乾性和溼性,前者無脈絡膜新生血管,因此病程較慢;後者則因脈絡膜新生血管造成黃斑部水腫、出血等,會讓視力快速嚴重衰退。

 

另一個大宗是糖尿病患者。張雲翔說,許多糖尿病患者不曉得「糖尿病會讓眼睛瞎掉」,甚至還包含醫護人員,雖然病程仍舊需要好幾年,但剛開始時,視力受損不多,患者很無感,但往往等到有感時,為時已晚。

 

高度近視是失明高危族群

 

張雲翔也提醒,高度近視也是高危險群,兒童或青少年近視若無加以控制,會以每年大約一百度的速度增加,到二十歲左右才會趨於穩定,所以愈早近視,愈易高度近視;由於現代人接觸手機年齡提前,導致開始近視的年齡層降低,未來此類患者一定會增加,提醒家長盡量不要讓幼童長時間使用手機,尤其父母本身是高度近視的孩子更要提高警覺。

 

高度近視患者應每年做一次定期檢查。而高度近視究竟為幾度?蔡景耀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的定義,五百度就屬於高度近視。

 

既然黃斑部病變不可逆,該如何預防?兩位醫師都說,平常就要保養眼睛,最重要是累了就要休息。張雲翔說,建議每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一感覺疲勞時就要休息,不要硬讓它工作。

 

蔡景耀進一步說,休息時可以看四到六公尺的遠方,建議是柔和的綠色,他辦公室角落就放了兩個盆栽,可以適時讓睫狀肌休息,或是眼睛閉起來也可以;上班時可以拿毛巾涼敷,讓眼睛周圍神經放鬆,回家洗澡時可以熱敷,增進眼部血液循環。至於坊間的熱敷包,或是民眾到日本愛買的熱敷眼袋效果如何?蔡景耀說,溫度四十多度,不要使用太久,都有幫助。

 

蔡景耀同時也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嗡嗡嗡」不可免,如何避免傷眼?他說,看了聯繫完就將手機放旁邊,絕對不要長時間盯螢幕,例如看手機追劇,這個很傷。

 

戴濾藍光眼鏡或是吃葉黃素都能有效預防黃斑部病變?蔡景耀說,這些都對,但濾藍光眼鏡會影響影像色澤,不是很方便,避免過度用眼才是王道,而葉黃素食物中就有,民眾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和水果等也有幫助,總是「天然的尚好」。

 

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