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慢性腎病照護輸歐美?原來問題出在這

台灣慢性腎病照護輸歐美?原來問題出在這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去年公布「全球健康照顧可近性與品質評比結果」,台灣總排名居全球第 45 名,在慢性腎臟病照護領域只獲得 50 分,還輸給坦桑尼亞的 65 分。

對此,台灣腎臟醫學會相當不服氣,在提出相關研究報告後,《刺胳針》最新期刊還給台灣醫界一個公道。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去年《刺胳針》研究報告是以腎病死亡人數多寡作為品質指標,但其中有著太多的疑慮。

 

盧國城指出,國人慢性腎病大多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所造成,但隨著醫療進步,病人壽命延長,等到了洗腎階段後死亡,再將死亡率歸算到腎病上,其實是有爭議的。

 

為平反汙名,盧國城撰文「對評量健康照護可近性及品質指數(HAQ Index)的挑戰」,投稿到《刺胳針》期刊,研究並於今年 2 月 3 日刊登,證明台灣腎臟照護品質不輸歐美國家。

 

盧國城說明,其實早在 2001 至 2002 年,台灣的確是全球末期腎臟病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但在政府及醫界的努力下,到 2014 年之後,台灣就已跳脫全球末期腎臟病增加率前 10 名的排行榜。

 

而分析健保資料庫,台灣洗腎病人的長期(5年)存活率為 56.8 %,明顯優於歐洲 50.9 %及美國 42.6 %,至於日本則是 60.5 %,由此可見台灣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其實是相當不錯的。

 

此外,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之後,越來越多慢性腎臟病人進入醫療體系,雖然洗腎病人不斷成長,與白種人比較起來,亞洲人在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速度也的確較快。

 

但就臨床證據顯示,亞洲人的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其實較低,且台灣的醫療院所也大多擁有最佳透析品質,可讓患者擁有較高的存活率。

 

盧國城表示,人口老化及糖尿病是造成透析洗腎病人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醒民眾,應該從年輕時,就養成正確及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進而控制血糖,如有高血糖,應該規律用藥,才能避免終身洗腎。

 

並呼籲政府當局應從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強化全民腎臟疾病的認知、鼓勵健康生活習慣等層面著手,以期從根本來改善醫療照護的品質。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