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教我的事:生命不是只有錢和權

阿嬤教我的事:生命不是只有錢和權

打造永康街商圈的理事長李慶隆,用生命歷程告訴我們,雖然學歷不如人,也沒有家庭的後援,但不一定會失敗,只有迎難而上,才有機會逆轉人生。

我的阿公娶了四個太太,我的阿嬤是大老婆陪嫁的小丫鬟。阿嬤是婢女,總是吃不飽、穿不暖,因此營養不良,身高只有一四五公分,長得很瘦小。

 

她到李家時只有六歲。在過去,陪嫁的丫鬟就是「妾」。因為身分卑微,阿嬤在李家完全沒有地位,所有人都瞧不起她。

 

阿嬤生了七個小孩,我的父親是老六。

 

父親八歲時,阿嬤告訴他:「你要很認真念書,否則人家會瞧不起你。」

 

阿公有十幾個小孩,父親是最聰明、最會念書的那一位,連國小校長(日本人)都特別到家中,向阿公誇獎道:「你那麼多小孩當中,這個最聰明、最會念書。」

 

在日治時代,台灣人想要出頭,難如登天,只有最會讀書的人,才有機會。父親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台中一中,後來考進日本醫學院,畢業後搭著船前往日本讀書,可以說是李家之光。

 

但是,家族中人卻不這麼認為,大阿嬤沒生小孩,她很嫉妒阿嬤,經常擺臉色給她看。阿嬤在家中的生活過得辛苦,要用錢時必須伸手向大阿嬤討,她的態度和口氣不但很差,有時甚至還不給。

 

冬日裡的香氣與人情

 

我們居住的大宅院有三千坪土地,裡面種了很多水果,像是芒果、芭樂、楊桃、龍眼、葡萄等。印象中,小時候吃水果不用花錢買,想吃就自己爬樹摘。

 

但生活中還是有些花用,阿嬤就要想辦法賺取零用錢、貼補家計。大宅院裡種植不少玉蘭花、樹蘭,曬乾後可做成香。因此,她會摘下這些到市場賣。

 

每天清晨五點,阿嬤就起床找我當她的小幫手,用竹竿頭做出一個鐵勾,幫她勾玉蘭花和摘樹蘭。

 

那時我只有八歲,就要天天早起幫她。遇到冬天時,天氣實在很冷,小朋友都會賴床,阿嬤就用她冰冷的手當時鐘,拍拍我的臉。我被她摸醒後,馬上起床,幫忙摘花。

 

雖然在大戶人家當姨太太,阿嬤的生活過得並不優渥,但她天性樂觀,而且古道熱腸。那時是農業時代,鄉里間大多守望相助,每當秋收後,她會幫鄰居曬稻穀;冬季來臨前,幫忙做醃菜,曬高麗菜、長年菜、白花菜等,若是遇到西北雨,她就會趕緊出門幫忙搶收。

 

她起得很早,小孩都長大後,早起後的第一件事是到離家二十分鐘的李氏宗祠打掃、泡上新茶,向祖先敬茶,忙到六點半到七點之間才返家吃早餐。

 

印象最深的是,每當村莊辦喜事請客,她總是會帶著年幼的我去吃喜酒,並將菜尾(剩菜)打包回家。現在年輕人很難想像,在當時喜宴是多麼讓人開心的事,那些剩菜更是全家人可以飽食好多天的豐盛美食。

 

知足惜福,就是勝利組

 

料理菜尾時,阿嬤會加入芹菜,她就像魔法師,經過她的妙手,剩菜竟變成一道道香噴噴的菜肴。到台北後,有時經過住宅區,在用餐時間聞到廚房裡飄出的芹菜味,尤其在冬天,腦海會自然浮現阿嬤的臉孔。

 

她經常勉勵我,總是說:「阿隆,阿嬤是一個無路用、人家看不起眼的『壁角邊的人』(邊緣人),你要認真一點,人家才會瞧得起你。」

 

記得踏入房地產業後,第一筆完成的交易是賣掉民生社區一戶房子,賺到三萬元佣金(那時上班族月薪約一千五至兩千元),我開心地從台北趕到草屯,將三萬元交到阿嬤手中。

 

我興奮地說:「阿嬤,看妳要多少,自己拿。」但她很客氣地只拿了一千元,她就是這樣知足的人。

 

阿嬤活到九十二歲。每天早上四點她已經起床,晚上八點前一定上床睡覺;吃得也簡單,夏天,她會拔些家裡種的空心菜,放小魚乾煮湯,絲瓜、地瓜葉等也是自己種植,有機又健康。

 

生活單純的她,有顆善良的心,儘管被欺凌,卻從不用相同的言行對待別人。從阿嬤身上我學會很多,她讓我懂得要行善,生命也不是只有錢和權,更重要的是一顆溫暖、助人的心。

 

阿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