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開始反對校園暴力後,發現了一件很詭異的事情:總有學生跟我講:「老師,你知道他平時多壞嗎? 你別看他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每次聽到這裡我都氣不打一處來,是的,人家可憐,你也沒憐憫人家;人家可恨,也輪不到你恨,何況,你欺負別人的時候,自己就不可恨了嗎?
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蒼蠅不僅會叮無縫的蛋,還會叮無痕的人,只要站在垃圾堆裡,蒼蠅就會毫無理由地叮你,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有沒有問題,蒼蠅就在你身邊。
所以,你會發現總有些人進入了職場、校園後,雖然他沒有做什麼,但就是被欺負了,被罵了,被攻擊了,甚至被打了。然後攻擊方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說這話的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變成了蒼蠅。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句一個巴掌拍不響,每次看到這種人,我都想把他叫過來,然後親切地朝他臉上搧一個大耳光,然後不好意思地說:「響了」。
後來,我逐漸發現了,生活中有太多經不起推敲的強盜邏輯,比如父母那句著名的「我是為你好」,比如網路那句:「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
所謂強盜邏輯,就是本身沒有邏輯,只能靠當強盜,才能讓邏輯通順。
於是,我決定把生活裡的那些強盜邏輯寫下來,分享給各位,我們不僅要避免這些邏輯,更要遠離那些常常抱持這些觀點的人,願你們明白,生活處處是陷阱,而我們在善良的同時,也需要時刻清醒。
一、先定結論,然後倒推證據
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從證據出發,找到證據鏈,然後得出結論。但你仔細看看網上的一些言論,它們是反過來的:人一定是你撞的,要不然你為什麼扶呢? 你一定長得難看,不然頭像為什麼不敢放自己的照片呢?這事一定跟你有關,不然為什麼剛剛發了評論?你這麼多話,一定很寂寞吧……
這些言論都犯了同樣的錯誤:先認定一個結果,然後再去找證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其實,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越來越容易犯這個錯誤:我們只讀自己認可的文章,只相信自己同意的觀點,看自己贊同的書,我們認定了觀點,再去尋找證據支撐這個觀點,久而久之,我們的世界就越來越小了。
二、循環論證
二○○二年,在一群少年被指控謀殺一名小童的審訊中,檢察官的陳詞裡用了毫無悔意一詞。可是,你仔細思考會發現,如果他們沒有殺人,就根本不存在毫無悔意這個詞。後來,宣告被告無罪。
所謂循環論證,就是用來證明論題論據的真實性,需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
生活裡這樣的錯誤很多,比如,你經常會聽到有人告訴你,只要你夠努力,就能成功。
如果沒有成功,就說明你不夠努力。如果成功了,就說明你夠努力。
其實這種邏輯的破解方法很簡單,稱為具象化。比如,什麼是夠努力,你有資料告訴我嗎?比如背誦多少個單字,比如做完多少模擬試題,比如持續多少天的練習?
再比如,古時候很多人去廟裡求子,大師會告訴你,你要夠虔誠,就會有孩子。如果還是沒有懷上,大師就會說,你還不夠虔誠。如果懷上了,大師就會說,你看,你虔誠了。
所以,你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問大師:「大師,什麼才是夠虔誠呢?能具體化嗎? 比如我要燒多少香,我要磕多少頭,我要捐多少錢?」
當具象化了這些詞,這樣的邏輯也就不攻自破。
三、以偏概全
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很容易簡化,於是,總喜歡用個體代表群體,以偏概全,準確來說,星座就是。
比如白羊座好動,獅子座愛生氣,摩羯座內心戲多,但是,是真的嗎?
我們總能找到許多特例反駁,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為群體怎麼了,是因為每個群體都是由一個個特殊、特別的個體組成的,而我們特別容易因為個體否定群體。
比如一個老太太摔倒了,你扶她去了醫院,她說你撞的,下一次你還會扶嗎?大多數人不會了,因為在他們的心裡,老太太這個群體,要敬而遠之。
但理性的答案是,下一次,你還要扶,但你要看看是不是之前那個老太太。
再比如,你被一個渣男甩了,還會不會戀愛?
理性的答案是,還會,但不要再跟這個渣男戀愛。
以偏概全的錯誤,會讓我們喪失更多美好,而分清個體和群體,能讓你更幸福。
四、訴諸權威
先分享一條新聞:二○一八年五月二日,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阿克斯.喬丹在推特上發了一條訊息:吃大豆有助於治療癌症。你的看法呢?
先聲明,這是一條我編的新聞,史丹佛大學沒有什麼阿克斯.喬丹。
你有沒有發現,一旦資訊中有史丹佛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這些權威學校,可信度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僅如此,如果再加上一個具體時間、一個具體名字,相信這一切就顯得很真實,為什麼呢?因為人喜歡訴諸權威。
其實判斷一條資訊是真是假,動手搜索一下就能消除不少謠言。
比權威謠言更可怕的其實是跨界權威。
前段時間,我還看到了一本書的封面上寫著××明星推薦。說實話,嚇了我一跳,因為這位明星在音樂領域是專家,但在文化領域可不是專家啊。
但我們都弄混了。
所以,跨界的權威和權威是兩個概念,而且很多權威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花了大量時間,相反,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在其他領域進修。
所以,權威可以相信,但不要盲從。
五、你弱你有理
馬雲沒少被逼迫捐款和被鍵盤魔人批判。天津港爆炸事件之後,網友紛紛在網上逼迫馬雲捐款。有的網友甚至出言不遜,表示如果馬雲不捐,他遲早會身敗名裂;還有的網友表示,馬雲要捐款一百萬元給犧牲的消防員家屬;不捐個幾億都對不起他的身分,你捐了就等於我捐了。
這些言論其實都表明了一個邏輯:我弱,所以我有理。
事實上,一個人弱不一定有理,有理和強弱無關,我們首先需要自己變強大,然後,需要明白,弱小強大和有理沒理是兩件事。
遇到這種人,其實你可以用《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一句台詞回應:「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六、訴諸公眾
你回到家,媽媽說,你看大家都結婚了,你是不是也應該結婚啦!
你父親說,大家都報培訓班了,你是不是也不能落後啊!
你說,大家都報了這個班,所以我也要報。
可是,真的嗎? 大家都怎麼樣,你就應該怎麼樣嗎?
人的本性就是從眾的,當大家都怎麼樣時,你的基因就像被啟動了一般,投入
了大眾的懷抱,可是你是否忘記了,這個真的是你個人想要的嗎?
大眾總是透著一種正確的含義,但真理卻時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想,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要時刻提醒自己獨立思考,要對自己發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而不是被眾人帶著走。我想,這就是網路時代,我們更需要學會的思維理念。
《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