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欺現場的機仔手,一天裡大約要打幾十通這樣的詐欺電話,隨著經驗累積,成長為熟知目標被害人心理的專業人士。最後的結果,就是建立起上述那種叫人難以置信的邏輯。
例如,當目標的高齡者心想:「感覺哪裡怪怪的,該不會是詐欺吧?」電話另一頭就會開始扮演盛怒的「被害人角色」,不停地大聲吼叫。而電話另一頭的機仔手在對話中,會透露出以下訊息,不僅知道被害人的住處,就連兒子的地址和公司、所屬部門,還有孫子的名字和就讀學校也都瞭若指掌。
在這樣的情況下,身為目標的高齡者心理將陷入什麼樣的狀態呢?
要是斷定這是詐欺而把電話掛掉,萬一對方不是詐欺,兒子將從此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因此,若懷疑是詐欺而向警方報案,結果並不是詐欺的話,別說是和解,就連兒子也將被逼入絕境。
大多數的情況下,被害人都敵不過內心的糾葛,最後手頭上的積蓄就這麼被奪走;但是,機仔手想得又更加深遠。
即使肯定:「這應該百分之百是詐欺電話」,有一類型的被害人,內心仍舊充滿不安,程度或許和「兒子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相仿,甚至更加擔心。
因為,在機仔手靠著資訊豐富的名冊打電話過來那一刻,被害人就會知道,電話另一頭的詐欺犯,已經掌握了重要的家庭成員個人資料。
如此一來,被害人心裡浮現的不安,就是被害人本人或孩子、孫子,或許會遭到「詐欺犯報復」。
「要是真惹毛我,我就給您點顏色瞧瞧:去妳家放火,還是送妳兒子或孩子上西天,反正我們幹詐欺這行的,殺幾個人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妳好好想清楚。」
實際上,詐欺工作現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S是恐嚇」(S是詐欺的黑話),原因就在這裡。當目標陷入不安時,機仔手則會利用極具魄力的態度,持續激動地大聲喧嘩,此舉便能達到相乘的加倍效果。
舉例來說,我們走在路上聽到一個男人,用粗暴的聲音大聲喧嘩、與人爭執,即使事不關己,有些人還是會感到害怕,這種人就是對暴力的忍耐性和抵抗力不足。
一名曾當過詐欺機仔手的探路公司員工,就能利用具有威脅力的言語「評估對方反應」。
在經過各種補充的名冊裡,如果有些目標記載著「毫無暴力耐力」,恐嚇角色所說的話就等於是暴力的預告,目的在於就算被害人斷定是詐欺而掛斷電話後,仍舊會擔心日後會不會遭受暴力報復。
實際上,九成九的詐欺機仔手都不會直接報復被害者。也就是說,詐欺犯罪並不會直接加害被害人。
他們的最終目標,只是避免和對方見面,只憑藉電話中的演技來騙取現金。
實際上加害對方的行為,等同於「幫助警察搜查」,一旦判斷騙取不到金錢,詐騙集團就會馬上對該目標失去興趣。
如果被害人能夠冷靜思考,應該就會了解上述的道理,但因為受到脅迫,很容易陷入「假設有一%的機率被報復,還是花錢消災,讓對方不要再打電話來」這樣的想法。
這就是為什麼工作現場的機仔手會說:「就算被懷疑是詐欺,還是能拿得到錢」。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詐欺,而是威脅與恐嚇,然而,一旦知道對方已獲得自己的詳細資訊,為了完全化解被報復的不安,勢必聘請多位保鑣,看守自己的住所和兒子的住所、公司,甚至連孫子也需要聘用保鑣,再不然就是搬家,否則很難放下擔心的想法。
但是,這樣的想法就正中對方下懷。說到底,「花錢消災」這樣的心理,就與強迫推銷的人坐在玄關,「為了把他趕走,只好購入高額商品」是完全相同的心理狀態,而這些在非法業界工作的人們,對於被害人心理可說是瞭若指掌。因此,詐欺機仔手更不可能放過這樣的被害人。
這種一再受害的目標,在詐騙集團機仔手當中,稱之為「噴出」(Fever)狀態。
所謂「噴出」狀態,意指被騙過一次的目標,還會再繼續被騙第二次、第三次,就像「加飯免錢」一樣,還可以騙取更高額的金錢。「噴出」的語源來自柏青哥,當達到特定條件,機台開始無限噴鋼珠,便稱為「噴出」。
對經驗老到的機仔手來說,就算接電話的目標語氣再怎麼故作鎮靜,但其實受到內心的恐懼影響,已經陷入混亂狀態,這一點絕對騙不了老手。當機仔手判斷目標已經屈服於暴力脅迫,此時採取的方針就是設計各種詐欺手段,讓受害人一次又一次付出金錢。
被害人太過恐懼報復,也不敢跟警察或任何人商量,只能一而再、再而三被騙取金錢。
在詐騙集團裡曾管理多名機仔手的現任大掌櫃說過:「有一個被害人連續付了九次錢,卻一次都沒找警察幫忙」,現場的機仔手只花了兩週就從對方手中拿到六千萬日圓業績。
對他們而言,這樣的目標的確就像不斷噴出鋼珠的柏青哥機台一樣。
看到這裡不知各位有什麼想法?在採訪詐欺加害者的過程中,真正叫人感到痛心的一點,就是聽到「被詐欺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愚蠢」這句話;但我想告訴大家:追根究柢,實際情況其實非常複雜。
畢竟騙人的一方,都已經身經百戰,技術可謂爐火純青。
詐騙集團是一個經過徹底嚴格管理的組織,每個機仔手也都費盡苦心,磨練角色扮演的技術;再加上名冊的精確度也急遽提升,所以受害的情況一直都未減少。
而且先前提到的冒名詐欺,在多數特殊詐欺犯罪中,屬於架構最簡單的類型,而三方行騙劇本的邏輯,充其量更只是其中最經典的套路。
在詐騙集團眼中,這種套路甚至被揶揄為「傳統技藝」,或許有人會認為:「既然已經行之有年,應該有辦法可以避免民眾繼續受害吧?」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更加惡化。承上所述,實際上詐欺店舖掌握的技術水準各有高低,其中有些詐騙集團聚集了熟練的機仔手與資訊豐富的名冊,也就是所謂「專業」詐騙集團,在二○一三年左右,又開發出新型態的手法。
包括「自製名冊」與「強化目標資訊」,以下且聽我細述具體做法。
承如上述,各位應該還記得DM產業的名冊業者。本來日本就存在許多提供名冊作為商品的合法業者,主要業務是協助各個業界的經營者;最讓一般人記憶猶新的事件,就屬倍樂生(Benesse)洩漏客戶個資一案。
(本文摘自《老人詐欺》,光現出版,鈴木大介著,李建銓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