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證實:中年後做1個動作,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0%!

國健署證實:中年後做1個動作,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0%!

大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全年有15,764人罹患大腸癌,並已連續第9年蟬聯國人的癌症發生人數首位。

事實上,大腸癌沒有想像中可怕,也並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機構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類型的癌症之一,有1/2的大腸癌是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避免肥胖達到預防目的。

 

而研究也證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2-3成,經由篩檢早期發現大腸癌,好好和醫師討論並接受治療,病人通常存活率都很好。

 

依10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若未在確診大腸癌後3個月內接受正規治療,在一年之內死亡率就高達47%,是及時就醫死亡率13%的3倍,罹癌並不可怕,延誤診斷與治療才是真正的殺手。  

 

定期糞便潛血檢查,降低死亡率2-3成!

 

要早期發現大腸癌不難,糞便潛血檢查又安全又簡單,把醫院給的採便管在糞便上來回沾幾次,檢驗後就可以知道糞便中有沒有肉眼看不到的血。

 

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的「定量免疫法」的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亦不需要限制飲食,非常方便。

 

這種檢查敏感度可高達80%,但是必須每兩年做一次,以避免遺漏任何出血的病灶。倘篩檢結果是陽性,透過大腸鏡檢查通常有一半的機會是癌症或息肉,發現是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而近年來癌症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已成為慢性病,從全球各地接受正規醫療的癌症病人臨床數據得知,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率已不斷的提高。

 

若經診斷為大腸癌,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應該和醫療人員好好討論,切勿聽信坊間偏方,否則一旦錯過治療黃金期,再多機會也無法重來。

 

顧腸保健三撇步: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與避免肥胖!

 

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就是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

 

另外,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從50歲開始定期篩檢,養成健康好習慣,讓大腸癌無機可乘。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