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諮商領域的學習過程中,我常要去面對自己許多的生命課題。
事實上,每位未來想要成為諮商心理師的學生們,多半都會在學習過程中,被要求也要去接受諮商,去整理自己的生命課題。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感同身受成為個案的朋友們,他們成為個案,坐在會談室裡的心情,他們的困擾…。
近年來,就讀諮商心理相關研究所的準諮商師們,有愈來愈多人都會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做為論文的主題。
對於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做為論文主題這件事,在我還未接觸這個領域時,我必須說,是很困惑的。
因為過去的我,總有個刻板印象,就是:「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當成碩士論文?」論文不是都要寫得條理分明、論述有據嗎?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有什麼意思?
然而,多年前我因母親的遽逝,曾經因此陷入很深的悲慟、自責與對某人的憤怒情緒中,我並且為此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
而也因著這樣的機緣,最後在我的指導教授鼓勵下,我決定從母親的遽逝為出發點,開始自我探索之旅。
於是,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為什麼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對於有意從事助人工作者而言,是那麼地重要。
長期關心及支持這個園地的朋友們也許還記得,我曾不怕各位可能會訕笑地,分享我自己的生命歷程,我的自卑、我對母親的感情…。
在著手撰寫論文過程中,為了更透徹地了解「我何以是現在的我?」我曾兩度前往上海及一次前往加拿大,展開我的尋根之旅。
上海,是我父母出生及成長的地方,而加拿大,是我母親的原生家庭中,唯一還活著的最小阿姨晚年定居的地方。
我曾坐在上海有名的百樂門舞廳金色沙發椅上,邊看著舞師陪著女客跳舞,邊想著當年,年輕時的父母親在交往期間,在舞池翩翩起舞的畫面。
我也在從加拿大溫哥華往維多利亞島的兩個多小時短暫航程中,試著惴想父母離鄉背景的心情;也曾在深夜,聆聽著小阿姨如何說著她印象中的二姐,就是我的母親,說著我的外公外婆…。
我之所以如此大費周章,為的是想要了解我父母親的成長經驗。因為他們的成長經驗,也形塑了他們的人格特質與思維…。
而這樣的人格特質、思維與面對因為時代背景,必須遠離各自的父母親,從上海逃難到台灣生活,所因此而衍生的所有感受、心情…,也都會在他們成為父母之後,在有形及無形之中帶給他們自己的孩子,當然,其中,有一個就是我。
在整理自己過往幾十年的生活、學習、工作經驗…之後,我才有機會看懂,我是如何長成了擁有現在的人格特質、處事模式、人際互動的應對態度等等的「我」。
知道過往的生命經驗如何長成現在的我,我個人覺得很重要。
因為,我也可以因此試著去理解每一次坐在我面前的個案,是如何長成他們現在的樣貌?也幫助我的個案,有機會理解他們的父母何以是某一種樣貌?他們有否受到父母親及過往經驗的影響?
因為,「接納奠基於理解」。
當你明白了「我何以是我」?我們或許就有機會,有更寬廣的心,去看與我們有互動的「他(她)何以是他(她)」,包括我們的父母。
這就是我一直提到的,關於「冰山」的概念。
一個人的行為或反應,涉及到當事人內在的感受、對感受的評價、期待、觀點、渴望…等等。而這些種種,都緣於每個人不同的生命經驗。
一旦我們的心,因著我們愈因為了解「我何以是現在的我」,並且因此而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我們也許就有機會以相對寬容的接納的態度,去理解那些讓我們生氣,甚至讓我們受傷的人何以如此?同時,也有機會放下對自己的責備或批判。
當然,過往的生命成長經驗,不必然都適合隨著年歲而成長的自己,父母的教育觀念或養育觀念,不見得合適已經長大,有許多不同學習經驗的我們。
因此,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思考,哪些過往的規條或觀念,不再適用於現在?不適用的,我們可以放下它們,或者轉化它們;至於放在現在仍適用的規條或觀念,我們依然可以保有它們,幫助我們繼續往前走。
我要再說,是「合用」、「不合用」,而不是「對」或「錯」。
因為,我個人認為,很多事情很難用對或錯來如此地絕對二分法。
因為,對每一個人而言,在當下的任何選擇,也許對當事人而言,是最好的決定。我們真的很難,也不宜去評價他們。
當然,任何故意傷害自己或他人身體、生命的行為,絕對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更是不希望發生的。
因為,每個生命,都需要被尊重,被呵護的。我們無權也不能只因為自己的想要,而去傷害自己,傷害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生命。
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包括我們自己這個生命。
我常用穿衣服做比喻。
身量已經長大的我們,應該不會有人會再穿三歲時候的衣服了,不是嗎?但為什麼,小時候所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規條或教導,如果長大了已經不適用,卻要再繼續持守著它們呢?為什 麼要讓它們繼續絆住我們往前走呢?
過去不管是生命經驗帶給我的影響是什麼?我認為,它們都幫助我們一直往前行,沒有它們,我們可能就無以成為現在的我。
但是,很多東西,它不適合了就是不適合了,硬要「穿」在身上,不會覺得卡卡的嗎?不也會覺得不舒服嗎?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我們願意好好地花時間,整理自己的生命故事,或許,我們就有更多對自己的明白,接下來,就有機會鬆動已經不適合的觀念與對待自己的看法。
然後為身量已經長大的自己,尋找合適的「衣服」穿在身上,讓自己的生活自在與輕鬆。
心理治療的過程,其實,也是在陪伴大家,去認識自己,而有機會得以重新為自己改寫,或在擁有新的自我覺察之後的,我們想要的,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本文獲「杏語心靈診所」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