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了喜歡的書、旅行夢幻國度...更創辦服飾店!路嘉怡:40歲後的我比20歲更自在,比30歲更快樂

她出了喜歡的書、旅行夢幻國度...更創辦服飾店!路嘉怡:40歲後的我比20歲更自在,比30歲更快樂

從來沒想過,我會遇上這個數字,一個不注意,一覺睜眼醒來,我竟然已經四十?!

 

 

揉揉惺忪的睡眼,我迷迷糊糊的走進浴室,把臉湊近從不騙人的鏡子,仔細檢查毛孔細緻度、皮膚緊實度,還有這陣子冒出來的那顆青春痘,還做了幾個誇張的臉部表情,查看那些所謂的表情動態紋路。準備沖澡前,再認真看看自己的身體曲線,肩膀、手臂、胸部、腰部、臀部到腿,這樣子的自己,雖不到滿意,但也算過得去了,而我竟然已經四十?!

 

也許是生日才剛剛過去,或者是數字本身就是個空洞的存在,我還是感受不到四十歲這件事情,在實質上所帶來的任何不同或不妥。

 

當然必須承認,為了這一天的即將到來,我已經恐慌了好幾個月。

 

那種恐慌非常奇妙,像是為了一件你明知道不會怎麼樣的事而莫名害怕。你說不上來究竟在怕些什麼,但心裡好像長了一隻蟲,咬啊咬的,輕輕啃噬著,癢癢的、刺刺的,不太礙事,卻也無法忽略。

 

於是我問了身邊一些姐姐朋友,當她們四十歲的那一天來到時,會害怕嗎?普遍得到的答案就是,怕當然也是會怕,但是跟二十幾歲變三十歲那時候的害怕比起來,算輕微多了。因為你從三十歲的經驗中,已經學會了一個簡單無比的道理──過了四十歲生日,你的人生同樣也不會因此而面臨毀滅。

 

姐姐們說,四十歲,更豁達更美好,更加值得期待。

 

但身旁的男人很實在的說了一句話,「邁入四十,就代表著,妳的『未來』已經開始比妳的『過去』短了。」

 

姐姐們說得正面積極,男人說得現實殘酷,你該相信誰的呢?當然都很有道理,只是看你要從那一個面向來面對這件事情。我早已不再羨慕青春無敵,也學習不再哀怨時光荏苒,「是人都會老」這句話,已經成為我面對年齡這問題,最灑脫的回答。

 

於是就在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態中,走向四十這個全新的紀元。三十到四十,是我目前覺得人生最豐富也精彩的十年。

 

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慘絕人寰的失戀、談了一場甜甜蜜蜜如偶像劇般浪漫的戀愛、從不婚主義者變成了結婚萬歲的擁護者、嫁了個把我捧在手心的好老公、出了幾本自己很喜歡的書、做了幾個有趣的節目、飛去了好多夢幻的國度、開了家服裝店,好多好多小時候的夢想,都在這十年中,未曾縝密計劃卻順水推舟地一一實現。我開始相信我真的是個好命人。

 

那麼接下來呢,接下來的十年呢?

 

我的恐懼漸漸被期待吞噬了,像是在翻開一本很喜歡的小說的第一頁那樣,我翻開了自己人生新的扉頁,像一名忠實讀者那樣,滿心歡喜的要看看接下來的故事會怎麼繼續發展。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這本人生之書的作者,那太辛苦太用力了,我還是維持一貫隨性的態度,當個認真的讀者,懷抱著開放的心情,準備閱讀這接下來十年的精彩美好。

 

四十歲,其實沒那麼可怕。

 

少在那邊

 

少在那邊恐嚇我,什麼女人過了二十五歲就開始衰老、過了三十就沒人要、過了四十連覺都睡不好。

 

少在那邊嚇唬我,從小被嚇到大,直到四十歲這才開始清楚知覺,我們是如何被別人的生命經驗、一大堆的道聽塗說操弄著,皺紋根本不是自己長出來的,是被嚇出來的吧!

 

小的時候,父母師長總殷殷盼望著,我們能夠出類拔萃、出人頭地,長大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但是,為什麼當我們真正長大了,卻又期望著,我們可以「跟別人一樣」呢?

 

於是一個個天生不同的孩子,沒有選擇的、被送上喚為「社會大眾價值觀」的工廠輸送帶上,年齡與時間轉動著不停歇的引擎,我們被動的往前推進著,二十出頭踏入社會,三十歲結婚,四十歲前生小孩,生完一個最好馬上再生一個、因為兩個孩子恰恰好,最好買棟房子揹上幾十年的房貸,找份踏實穩當的好工作,別忘了要為了家庭孩子犧牲奉獻你的人生,直到__(以上開放填空)為止。

 

我相信叛逆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自天生個性,打從有記憶以來,我就不停的質疑著所有的威權與規範,其實當然不是單純想作對,只是渴望從中找出個什麼可以說服自己的道理,讓自己可以老老實實的、甘願成為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人。當然大部分時候不是那麼成功,所以我的人生長成了這個樣子,可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反而,這樣還挺不賴的。

 

但是,即便你已經用自身的經驗當作對這社會單一價值觀的無言抗議,卻也無法阻止那四面八方襲來、無孔不入的恐嚇與威脅──專家說、根據醫學報導指出、我朋友說啊、隔壁陳媽媽說啊……等等唱不盡也說不完的假性威權言論。「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絕對是門需要練習的修養,由內在逐漸建立而趨強大的自信更是抵禦的最佳利器。

 

別人再怎麼樣,那都是別人的人生,而我該怎麼堅定的選擇,屬於我的人生,這才是一切的重點。

 

四十歲的我比二十歲的我活得更自在、更健康了,也比三十歲的我過得更安穩、更快樂了。可能是嬰兒肥消得比較晚的關係吧(最不要臉),我臉上還沒出現什麼討人厭的皺紋,睡得不好的時候淚溝會跑出來,不過用專業手法按摩一下眼周也可以改善,還沒有老花眼和白頭髮(叩叩叩敲木頭三下),精神體力沒什麼衰退現象,睡得也還不錯,身材更是比二三十歲時來得緊實好看,體脂肪維持在二十以下,還要繼續努力。

 

喔,對了,那可能是因為現在的我睡得早了、吃得健康了、開始固定運動健身了、有看中醫調理了、保養得更勤了,那些自然而然因感受不同而去做的改變,讓我的四十歲感覺美好。改變必須誠實的來自於自身,而非人云亦云的被牽著鼻子走啊。

 

但是,如果你還是硬要說這就是叫做中年危機的話,那我也只好認了,隨便你了,反正我們從來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慢走不送了。

 

老娘的自白

 

年過四十有個好事,那就是,你再也沒有任何耐性做表面工夫了!

 

不論是對人、對事,你再也沒有耐性浪費時間去假笑、假聊天、假裝當朋友、假裝有興趣、假裝享受、假裝所有那些你壓根不想假裝的事,那些四十歲以前覺得很理所當然的、為人處世的社交禮儀,會漸漸地被益發清醒且壯大的自我感受取代,這一切的轉變,再想出更好的代名詞前,姑且就稱之為「老娘化」。

 

對,我正身處於「老娘化」的過程之中,雖然有時候還是會反省是否太過於直白自我,但大部分時間是更加快樂輕鬆的。有種終於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在從小到大為了符合不論是社會、大眾、學校、家人期待的長時間努力過後(有嗎?),終於到了可以比較接近「做自己」的階段。

 

而那些心裡的實話,竟然也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小心就脫口而出了,完全不需要依賴酒精什麼酒後吐真言,是根本,連謊也懶得撒了。

 

感覺自己好像正邁向人生的一個新的旅程,開始發現內在自我的聲音,強烈到無人能夠抵擋,有些掙扎也很多驚喜。像是金蟬脫殼,也像綠巨人浩克的變身。

 

就像是──

 

我很怕生,我不喜歡交朋友

 

從小到大累積的朋友很多很多了,老是覺得這輩子就這些朋友就夠了。但你總會遇上新的人,總是會有些無法避免的關係而必須成為朋友,那每每讓我有些困擾,雖然我看來也是欣然愉快的接受。

 

事實上,我覺得交朋友是需要時間和時機的,朋友也不是一交上就一輩子不離不棄的,這得要感謝我那些從小就經常漂泊無蹤的好友們,讓我逐漸對於朋友的來來去去感到釋懷。身邊真的被我視為朋友的人,一般都是認識至少將近十年以上,最長的有二十幾年了。

 

一開始也許不是那麼熟稔,總是在某種彼此不勉強的機緣裡,大家越走越近,變得親密。我有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一起喝酒的朋友、一起看電影去演唱會的朋友、一起踏青出遊的朋友、一起工作的朋友、一起運動的朋友、一起聊身心靈的朋友,有些可以橫跨大部份的領域,有的就只能一起做其中一件事,那把衡量歸類的丈量尺就在我的心裡,嚴肅而不能打破藩籬。

 

還有些朋友,只能在大型聚會中互相點點頭、真的喝醉的時候聊個幾句,屬於真正的點頭之交。我最怕那種,剛認識就拿出赤誠真心與你交換、買一堆小禮物送你(說著我看到這個就想到你啊)、三天兩頭訊息問候的「窒息式新朋友」,面對那樣窒息式的友情,雖然知道人家只是熱情而充滿善意,但我一定會逃的啊,逃到天涯海角最後避不見面的那種逃。

 

但總歸來說,我真的不喜歡交朋友,朋友不是用交的,朋友是自然而然走在一塊兒的,在茫茫人海中不費力的最後會走在你身邊、給你一個輕鬆而懂你的微笑的。

 

其實我怕吵

 

我很愛玩,但我怕吵,吵的定義在於所有不悅耳的聲音,不悅耳的定義是從耳朵聽進去就不開心或煩躁的事物。我尤其怕吵的人,不論是聲音太大,或大半是嘴裡吐出來的聲音話語總帶有弦外之音的人,像是希望引人注意啦、自以為幽默啦、愛發號施令啦、講話沒意義啦、故作姿態啦,我都很無法忍受,一秒都嫌多。

 

我其實挺能享受沒有對話的空白感,就算兩個人在一起,沒有話說就不要硬說,也不會感到絲毫尷尬,有一句沒一句的也是一種悠閒。最怕那種沒話找話講,竟然還是一個開放性疑問句的狀況,我還得思考並回答無意義問題的窘態,浪費彼此的精神力氣。

 

我是個極度懶散的人

 

從小到大,所有的寓言故事都告訴我們,懶散的人沒有好下場,讓我根本沒察覺到自己根本就是一個很懶散的人。

 

我從小就很懶,懶得早起,懶得念書,懶得上體育課,懶得做家政手工藝,懶得寫作業。懶歸懶,好像也就懶懶的、並且順利地完成了身為一個孩子該達成的任務。長大以後還是繼續懶啊,繼續懶得早起,懶得做飯,懶得打掃,懶得化妝,懶得工作,日子好像也沒過得比較差。

 

我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很懶的人,但當一個很懶的人也沒特別不好。就像現在,我還是很懶得寫稿啊,即便編輯心急如焚,我還是依照自己懶散的節奏慢慢敲打著電腦鍵盤,總會寫完的嘛我老是這樣想,工作啊事情啊總會做完的嘛,懶一點比較輕鬆快樂。這樣講好像真的很不要臉,但我真的是一個極度懶散的人啊。

 

我喜歡喝酒

 

小時候,家裡的餐桌永遠放著一個很漂亮的水晶大酒壺,肚子大大的、口小小的、有個錐狀圓頭的塞子塞著,上頭還有著精緻美麗的雕花,裝著黃黃的酒,旁邊搭配著兩個水晶(也有雕花)的矮口杯。

 

我一直對於那瓶子裡的酒很好奇,每當瓶塞拔起總有一股濃濃嗆鼻的酒味,大人說,小孩子長大了以後才能喝。後來長大了,我們一家四口的聚餐時,媽媽總是會幫我們一人準備一瓶紅白酒,對,一人一瓶,邊吃飯邊慢慢喝,喝到四人臉紅紅的才會離開餐廳。

 

我一直認為對於喝酒這件事好與壞的概念來自於原生家庭,有些人可能從小家裡有人喝醉會家暴或鬧事而痛恨極了酒精,有些人可能從小家裡沒人喝酒而滴酒不沾,可在我們家,酒精一直是好朋友,餐桌上的酒代表了愉快和放鬆,甚至說是一種完全的互相信賴,這讓我喜歡喝酒。

 

我喜歡跟朋友溫馨的喝著酒,在特殊日子裡瘋狂一點也沒關係,喝醉了幹出一些白痴蠢事,一輩子被朋友拿來說嘴當笑柄,也是種青春的記憶,當然大部份時間還是回家倒頭就睡了香甜的一覺。我喜歡喝點酒,在憂傷或是快樂的時候,讓靈魂得到一點釋放的空隙。

 

我很愛吃澱粉,各種澱粉

 

對於一個一輩子在跟自己體重和身材奮鬥的人來說,要承認這件事情其實很殘忍。曾經我已經自我催眠到一點兒都不喜歡吃澱粉了,但自我催眠這道魔法在老娘化的過程已經完全崩毀了,畢竟老娘化就是不想騙人更騙不了自己呀。

 

那天,跟我的健身教練討論著該如何透過選擇食物來繼續降低體脂肪,聊著聊著,我才發現,我一直不愛吃青菜水果,甚至各種肉類海鮮我也可以放棄,唯一只有澱粉,各類的澱粉,都可以讓我感到滿足與喜樂。

 

我愛吃米飯、麵食、饅頭包子、麵包、芋頭、菱角、糖炒栗子,所有我愛的食物都是大量的澱粉,這聽來實在不應該是一個愛漂亮的女子口中所說出來的話啊,但這卻是實話。我很愛吃澱粉,但為了身材我努力克制,我覺得這樣的犧牲非常值得自豪。

 

當然還有好多好多,我不喜歡跟別人一起逛街,我討厭不熟的人碰到我的身體,滿身銅臭味的人讓我很厭煩,我有一點臉盲……那些以前不敢說出口,或是不願意面對的性格弱點(或是優點?)。

 

在我所可以預見的未來當中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大改變了,在老娘化之後,全部都毫不猶豫的彰顯出來了,像是紙包不住火那樣,不需要做任何無謂的抵抗,大方接受這些既定的事實,好像也不錯。

 

呼,只能說,說出來的感覺真好,老娘很爽。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當然也不是都那麼OK》,啟動文化出版,路嘉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