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險觀念的建立
多數壽險業務人員非常喜歡訴求強迫儲蓄、退休基金等概念 , 但這些都是保險的非核心主題。
圖/理財網
保險的定義
保險,在法律和經濟學意義上,是種風險管理方式,主要用於經濟損失的風險。保險被定義為透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將一個實體潛在損失的風險向一個實體集合的平均轉嫁。
其實通俗地講,就是一旦加入某個團體,就「一人有難,大家平攤」,是以貨幣形式平攤的社會風險轉嫁機制。
因此保險最核心的關鍵就是「保障」。各財富階段中需要的保險商品也不盡相同,因為保險商品目的各有不同。
對高資產者來說:
保障的需求低,但是預留稅源與傳承的需求高。
因此高資產者較為適合儲蓄險年金險等,但是對初入社會者來說,如果將資金放在儲蓄險年金險等商品,一但急需要用錢就必須賠錢解約或是借款,反而不適合。對高資產者好的商品也未必對初入社會者有利。
2.根據資產規模不同,理財優先的順位不同
淨值10萬美金以下,這是處於財富累計期的客戶。
這階段,財務狀況非常脆弱,只要一個風吹草動財務立刻就可能陷入危機。因此這一個階段保障的需求最重要。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資產淨值10萬美金的人,遇到了癌症。請問10萬美金,能讓他安心治療而且不需要擔心錢的問題只需要專心養病嗎?
一個資產淨值10萬美金的人,遇到了身故。請問10萬美金能讓他安心離開?然後家人未來的生活無虞都能不需樣擔心錢嗎?
當我們資金仍不到財富自由的程度之時,就需要針對保障下功夫。
這個案例基本上屬於淨資產不到10萬美金,還有貸款買投資型保單的負債,目前仍沒有房產。
夫妻月合併收入6.5萬元,年薪合併80萬元,夫40歲、妻38歲。
首先刪減負債:
貸款買投資型保單本身就是個錯誤,筆者處理非常多相關案例了,一如往常砍倉處理,或者是分批砍倉處理,錯誤的規劃比不規劃更慘。
增加保障:
經過保單健診,業主本身只有強制險、勞保以及早期買的意外險,整體保障是完全不足,面對風險是沒有抵抗能力的。
我們針對重大疾病、失能、醫療、壽險作出規劃。為何選擇上面這幾種風險規劃?因為如果發生的時候,會對整體財務狀況造成重創。
因此筆者的經驗跟大家分享,資金沒有大到涵蓋風險發生的時候,那麼我們就必須要規劃保險,而且是規劃保險的最重要的功能「保障」。
(本文獲「Just a cafe」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