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幸福逛》紙隧道、金庫咖啡廳,還有教堂藏設計!台中5個「拍美照」必踩景點

帶你幸福逛》紙隧道、金庫咖啡廳,還有教堂藏設計!台中5個「拍美照」必踩景點

身為中台灣之首的台中,這幾年藝文、設計的熱潮不僅沒退燒,反而更蓬勃,走在市區、小鎮逛學堂,隨處可以巧遇愈趨成熟的街區設計所帶來的驚喜。美術館、老書局、舊糖廠和教堂,還有難得一見的紙張博物館,帶點文青味的人氣新熱點,用創意包裝在地文化,表現台中美。

 

粗獷工地變美術館 飲「維大力特調」當文青咖

 

隨著打破場域限定、擁有開放空間的勤美術館在開館六年後謝幕,到台中看展覽逛「工地」,旋即成為藝文圈裡接檔的熱門話題。

 

從勤美術館原址一隅「長」出來的工家美術館,延伸周邊加總四千坪的土地上,正照著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設計趕工,教堂、美術館、公共綠帶等標的,日以繼夜慢慢疊砌中。「我們不希望耕耘多年的城市綠地、街區美學,在變成工地後與民眾在地相連的關係因此結束。」工家美術館館長吳庭芳訴說建館初衷,從無疆界街區美術館,變成僅開放三至四年、工程結束就閉館的期間限定工地美術館,前後兩家場館的轉型與銜接,藏著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對生活與文化不捨間斷的陶冶。

 

工地

▲工地的其中一部分是人人可參觀的美術館,藉由設計讓大家了解工地文化的在地美。

 

改造三角錐、水泥袋 工地元素變亮點 

 

危險髒亂、塵沙飛揚的工地,透過策展埋入工地文化脈絡,無名英雄的工事日常有了專人設計上妝,開始變得很文青。越過參天的老榕樹,在綠蔭邊稍停張耳,機具敲打樂交雜著廣播聲的旋律,是藝術家Yen Shih Chieh配合工地常聞的聲響所創作的音樂。從戶外透著玻璃落地窗,可以瞧見工地師傅們正在由「好食慢慢」負責烹煮的飯廳吃飯,菜單上的餐食、飲品都融入傳統工地文化,下午兩點過後也開放遊客共享,一份盒身印上插畫與工地行話的工家便當,配上維大力加咖啡等「工地特調」,就是工地師傅最愛的口味。

 

內裝設計團隊「無氏製作」,將顯眼的橘色三角錐套上輪胎和椅墊組裝座椅、仿水泥袋的包裝塞入軟墊堆成沙發區,工地裡常見的粗獷元素,經過改造成為令人嘖嘖稱奇的亮點。二樓二十五坪的展區,每季邀請不同設計師合作策展,從結合工地電動旗手的神仙尪仔、卡車頭到工地趣味對白,靠腦力激盪做接力,日積月累組成一篇篇工地的紀錄相冊。

 

三角錐和工地帽等元素

▲三角錐和工地帽等元素,經過改造成為融入工地美術館的有趣畫面。

 

便當盒上的包裝紙

▲插畫配上工地行話,便當盒上的包裝紙也藏有設計。

 

設計師聯手操刀 讓工地文化融進生活

 

要讓大眾從工地美術館去了解這個場域的特有文化,吳庭芳直言,轉化的過程並非立竿見影。吳庭芳說:「我們接觸的對象是大眾,對話的方式必須是大眾能理解的,雖然很難去改變工地的樣貌,但是希望透過策展產生影響力,讓大家理解你住的房子是由這群人蓋起來的。」沒在工地生活過,師傅們在想什麼?讓團隊在設館之初急欲求解。吳庭芳回憶,團隊一開始找工地主任、師傅開會,想了解他們的需求有哪些,吃完飯要午休,所以二樓展間中午就挪作午睡間,卻沒料到「因為他們過去蓋的都是別人的房子,自己要進來用反而覺得害羞。」後來是經過團隊不厭其煩連日近身「推銷」,師傅終於好奇賞臉,小空間才慢慢聚集人氣。

 

吳庭芳說:「我們想從改變工地師傅的生理需求開始,以建築設計和料理加入規畫,可以吃到現煮餐點之餘,再用空間設計改變環境,接著靠圍籬綠化,把社區居民拉進工地裡。」除了外牆綠化、農圃開放認養,也邀請藝術家Croter Hung、「小路映画工作室」,以插畫表現當地社區文史,繪製一幅高掛圍牆的「草悟道上河圖」。

 

美術館入口處的「小蜜蜂」推車,則販售著「生活起物」、「無氏製作」設計的工地周邊商品,周間更舉辦兒童工地教育的戲劇體驗,勤美攜手多位設計師聯合拉抬,讓工地文化在漸進式地導入生活後,也能成為融入城市的藝術場景。

 

二樓展覽

▲二樓展覽每季更換,將工地文化透過策展呈現。

 

工家美術館
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1號(勤美誠品正後方)
0800-266-155、0800-002-688

 

 

老骨頭革命重生  逛九十歲 書店 五感齊開

 

在台灣的民主自由未成顯學之時,書局曾是仕紳文人切磋文采、針砭時政的集會所。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時,第一位打入日本文壇的台灣作家楊逵,即不畏強權在中央書局忙不迭地發傳單,召集有志之士齊聚,宣揚平等民主。

 

這家全台最大的漢語書局,在噤聲二十多年後,忽地傳來一聲巨響打破緘默,燃起燈試營運,讓許多老台中人紛紛前來探望這位被歷史洪流沖沒的「老朋友」。

 

於一九二七年由莊垂勝、林獻堂等台灣文化協會文人籌建的中央書局,在陪伴台中人過了七十一個年頭後,隨著都市重心西移而閉館,接著曾轉作婚紗、便利商店、安全帽專賣店。一介書生封筆墨,換上不同的樣貌尋活,老骨頭的幾番革命未成功,七年前在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的支持下,正式由上善人文基金會接手重整。

 

書店

▲一大片的書牆,成為書店最美的裝飾品。

 

文壇能人啟蒙地 郭雪湖、陳澄波在此辦展 

 

「曾經有拿助行器、坐輪椅的客人來店裡,謝謝我們讓中央書局回來。」同為台中人的營運長繁運隆,笑稱自己僅趕上書局輝煌過後的末代,透過梳理史料考究章節,窺見畫家郭雪湖、陳澄波曾在這辦畫展,當年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訪台,亦擇此舉辦座談會與文人交流。老書局盈滿的養分,也孕育了幾位現代文壇名家,不僅劉克襄、路寒袖愛在此流連駐足,廖玉蕙少時到台中市念書,在街頭迷了路,夜裡看裡頭亮著燈,推了門就此成為常客,楊逵的孫女楊翠孩提時,更把中央書局當圖書館用。

 

繁運隆說:「書局在那個年代以不趕人著稱,位置又剛好在台中一中、台中女中的中間,約在書局看書就可以合理約會。」除了泡書局約會,許多台中人的第一個地球儀、第一支鋼筆都是在此入手。「這裡本來就不是一個傳統的書局,四百多位仕紳募資成立後,想把辦書局變成大家的事,不僅辦雜誌、代理唱機唱片,美援時代也賣過牛仔褲,對摩登時尚很敏感。」

 

書店

▲一樓除了擺書,還有主題展覽和多款選品,氣氛幽靜。

 

首飾

▲台中在地品牌海口工藝所的首飾,是店裡擺售的選品。

 

台中豐原漆器

▲台中豐原漆器最出名,日初漆藝製作的杯子美得像藝術品。

 

親子區空間

▲親子區空間氣氛溫馨,成為遛小孩的好去處。

 

藏書僅留一萬冊 盼提升與知音相遇的機率

 

要讓如此具指標性的書局起死回生,光是建體整修就先忙三年,也跟著參與到修復過程的繁運隆說:「老房子跟現代化建築的需求不同,為了保存格子樑,走水電、空調都很費工。」改變了大門方向,抹去囤塞的景象,重整後的場域通透寬敞,走逛其間更能張開五感,感受當下。「很多客人進來會問,書那麼少,你們是書店嗎?」三層樓、兩百坪的空間,藏書僅一萬冊,精挑細選的書冊因為能見率提高,與知音相遇的機會也跟著變大。

 

一樓以策展為核心,搭配台灣文史、台中文化書籍和選物,與書寫、在地有關的展覽不定期更換,隨著主題不同,選書、選物也會調整,以立體化的方式聚焦。與台中相關的書籍館內最暢銷,還有在地年輕人以春不老的種子做首飾,創立「海口工藝所」;「二次運球」拿廢棄籃球改製小物;堆上一千層漆的耳環、漂亮漆器,是「光山行」、「日初漆藝」的傑作,從在地出產的選品裡,就能窺見台中文化特色。

 

二樓的書架擺著童書和旅遊、生活風格選書,坐在靠窗的位子,不管是品嘗以鐵觀音、凍頂烏龍等茶湯製作的茶泡飯,或是點當季水果蛋糕,配上獨賣的甘甜土肉桂茶,透過茶飲餐食就能在生活中找文化。走上三樓尋書,閱覽文史哲、藝術書籍,還能參加講座交流,於九月正式開幕的中央書局,懷著雄心壯志,希冀重新丈量文化的刻度。

 

中央書局
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04-2225-9024

 

 

上萬色紙材鬥豔 玩轉 紙 的千變萬化

 

台中神岡淳樸小鎮的矮房鄰邊,一幢現代簡約的白色建築忽地矗立眼前,正是中午用餐時間,這裡不是餐廳,地點也稱不上鬧區,人潮卻一批批湧入,一雙雙專注的眼睛,對著花色相異的紙藝品細細揣摩,一旁還有由顏色深淺不一的紙片切割成的各種葉片,成M字型垂掛組成一條繽紛的「紙隧道」。這條看上去極美的廊道,近來在社交平台上竄出頭,成為神岡備受矚目的人氣打卡點。

 

「紙博館  紙的空間」創辦人羅迪卿花四年的時間,斥資上億元費心規畫的這個新場域,不僅適合美拍,更展列豐富的紙品,在時下一籮筐浮誇的網美景點裡,稱得上是偶像實力派。五、六千款紙種和樣冊,兩、三萬色的紙材,在兩百六十坪的兩層樓空間裡上場爭豔。一手拚出這個空間的羅迪卿雖然不造紙,憑藉著三十多年來專精紙張收藏的資歷,對紙的認識不比別人少。羅迪卿獻寶似地說:「我們收藏有一套十多年前來自印度的手工紙樣冊,裡面有用線、蠟油、金蔥和植物貼黏的紙張,真的是寶貝!」

 

DIY材料包

▲館內也有賣DIY材料包,可以買回去自己動手做。

 

逾三十年紙品  只展覽不賣

 

紙摸得多了,培養出感情,與生活在無形中也有了相連呼應。「當你慢慢彎曲著變色鏡面紙,會看到每一個角度所呈現的色澤有其明暗光彩,人生歲月的順利、挫折,不也是如此?」羅迪卿用幾句話道盡在紙張裡尋得生命起伏的定律,其實自己的人生,也正是因為碰上轉折才走到這裡。

 

一介賣影印紙起家的商人,對美術紙的多彩色系一見鍾情,國外漂亮的紙種那麼多,三十年前文具店卻只買得到十多種,羅迪卿嗅得商機轉換跑道,自此便從一張白紙栽入七彩染缸。紙博館的品牌是因買紙附送給店家的「陳列櫃」而漸漸打開知名度,闖了幾十年,本業做穩了,他放膽玩點新的,新成立的紙的空間,用來陳列紙樣冊、信封本、紙便當等特色品,日本放酒瓶的網紙、友禪紙、香港設計款紅包袋也是要角之一,不若一般展售店擺滿可銷售的商品,館內一半以上的紙張、藝品只供展示不出售。

 

彩色美術紙

▲運用彩色美術紙就能做出一間間紙房子,是大人小孩都能簡單做的美勞作品。

 

彩色的紙製品

▲館內有不少親子客,小朋友見到這麼多彩色的紙製品,都看得目不轉睛,玩得很盡興。

 

美拍牆、日本紙工具書吸客

 

一張薄弱的紙,可以有不同紋理、顏色、厚度和樣貌,蜂巢紙裡頭的組織呈六角形蜂窩狀,堅固耐用;加工繁瑣複雜的竹編紙,得將紙張先製成繩子再加以編織;日本人將木頭刨成木片後與和紙相黏,質感特殊的木片紙,湊近一聞還有淡淡的木頭香氣。每回認識新紙張,羅迪卿內心總驚豔稱奇,於是要讓遊客逛一趟新空間,對各種紙的特色和運用就能全了解,熱拍的紙隧道,以及用兩百多色的丹迪紙排砌的信封牆、電視牆,更吸引遊客留步拍美照。

 

不僅湊熱鬧的人潮爭相造訪,許多設計師也自全台各地慕名而來長知識,館內一張長桌擺著近四十本的紙工具書,出產地在日本,這一套書雖是羅迪卿十多年的珍藏,陳設卻如圖書館選書任人翻閱,因為設館最初的目的,就是要讓紙的世界能有更多人觸摸與了解。各式異材和紙張結合的新產品不斷出現,既然蒐集不完,羅迪卿就任自己在紙海裡愜意浮沉,將這個空間當成紙收藏的倉庫,用彩色的紙材替神岡這個小鎮拼貼出奪目的顏色。

 

日本友禪紙

▲大張的日本友禪紙在台灣少見,館內買得到。

 

紙博館 紙的空間
台中市神岡區神林路11號
04-2562-7099

 

 

舊糖廠變展間  賣餐搞文創

 

湧泉公園旁的矮房,伴著湖水綠意散發思古之幽情,這座建築前身為日本帝國製糖株式會社的台中廠區,興建於昭和10年,經過整理修復重新開放,除保留原建體自古典走向現代的建築藝術風格,內部以策展、選品帶入在地產業故事,讓生冷的老屋再次有了溫度。以結合雲端技術、具互動性的展覽,讓了解地方文化成為一件有趣的事,也邀請可現場創作、展演、銷售的品牌入內擺攤,同時在廠內的1935 Cafe & Bar推出黑手窟、鳳梨酥等一系列結合在地元素的調酒,還有冶糖餐廳供應泡飯、煴麵等餐食,把金庫變咖啡廳、辦公室變包廂,讓老糖廠整建的新藝文空間說自己的故事。

 

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

▲整修後的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古色古香的外觀保留建築設計的藝術風格。

 

互動式展覽

▲內部將互動式展覽和好物選品結合,了解當地文化之餘還能買伴手禮。

 

海鮮泡飯

▲中午還可以到餐廳點一碗料多味美的海鮮泡飯墊肚子。

 

帝國製糖廠台中營業所
台中市東區樂業路30號
04-2211-2898

 

耗時10年建造  美拍教堂再加一

 

台中美教堂藏設計,除了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由建築師洪清安設計的靜宜大學主顧聖母堂,歷經十多年建造終宣告完工。一場宗教結合設計的異想之旅,從走進校門那一刻就展開,由校門口到主顧聖母堂的主入口成一軸線,利用高程差呈現向上景仰的角度,教堂外觀則以竹子、竹筍為發想,竹子中空的內裡象徵虛懷若谷的特質,一條條竹節代表氣節情操,每片獨立生長又相包覆的筍殼有心靈重生之意,當晨光透入十字玻璃屋頂時,向陽彎曲的角度讓光影入內成為會動的藝術品。建造之初,建築師更刻意閃避其他建物,讓教堂拍起照來有開放的天空和背景,吸引許多遊客、新婚夫妻到此留影。

 

竹子、竹筍外形

▲以竹子、竹筍外形發想的外觀,線條簡潔帶設計感。

 

玻璃

▲光線透過玻璃入內,室內充滿暖陽顯生機。

 

靜宜大學主顧聖母堂
台中市沙鹿區台灣大道七段200號
04-263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