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假新聞還真心
我認識一對夫妻,夫妻倆性格不同,太太強毅冷靜,一張臉總無表情,先生柔軟溫暖,這輩子沒跟人爭執鬥狠過,夫妻吵架,最後總是先生落淚,冷戰則是先生投降,沒有一次不同。
先生的理想就是安於現狀,平凡度日,先生沒有任何其他朋友,唯一嗜好就是下班回家讀報紙,讀完就準備睡了。
太太去算命,說四十五歲後會好命。結果竟然實現,再也不必工作。
因為車禍。
本來說會死,後來變植物人,再後來竟可以下床,返家後三個月,發現記憶力開始喪失,只剩五分鐘到十分鐘。太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先生只好跟公司談,帶著太太上班,那年先生四十六歲。
騎著機車,風徐徐地吹,沿著河走,有時,會想把車往河裡衝下去,一了百了。卻也始終沒發生,夕陽裡,兩個人的影子始終黏在一起,哼著歌一路去。
公司充滿溫情,老闆接受了買一送一的上班方式,同個辦公室的人也好像融進了兩人的生命,一晃眼也十多年,兩人就這樣騎著機車前進著。
有多少夫妻能夠二十四小時在一起,然後聊得天南地北?就算有拌嘴,十分鐘後也會忘卻,更沒有人會批評先生胸無大志,畢竟他不離不棄,而且該抱怨的人,不記得。
對只有五分鐘記憶的太太而言,世上每件事都是新聞,而對沒有其他嗜好、整天只看新聞的先生而言,能夠談論新聞,有個身旁的聽眾,又是件多麼幸福的事。
現在說假新聞很多,但兩人沒有這困擾,每個新聞都很真切,每個新聞串成的互動對話都值得珍惜,重點不在新聞真不真,而是有對話、有話說,因為反正記得的只有五分鐘。
先生的理想是安定,那場意外反而成就了安定,太太沒有意外的和先生在一起,一輩子。儘管她不一定記得。
沒話題是正常的
我今年四十二歲,跟我同年紀的男生,很多正在拚事業。
那天遇到一個朋友,說老婆跟他不太說話了,但他明明很願意說話、很愛說話,只是都是在跟外面的客戶應酬時,才說得多。
那回家要跟老婆說什麼,說生意上的事嗎?她又不懂。
要說自己喜歡有興趣的事嗎?也是可以,就怕沒有。因為自己把所有時間都拿來拚經濟了,那些有興趣的事,都想擺到退休後再說、再做。
他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接著可能就差拿支筆,簽一簽了。
我問簽什麼?他說離婚協議書呀。
後來,他們在臺南的巷弄內看到一個空房子要賣,第一眼就有點感覺,但也不知道要拿來幹嘛,就先去領錢給仲介下斡旋了,斡旋的那一個月裡,就來想要幹嘛,一個月到後,因為地點偏僻、價錢不高,就買了。
買了後,想一想,不然弄個咖啡館好了,因為那附近完全沒得喝咖啡,而且老婆喜歡。
弄了三年,後來就有了共同的話題,每天都討論著,為了想要找到自己喜愛的感覺,跑了國內外一百多家咖啡館,充滿植被的、滿是手作質感的、有人文風格的、對動物友善的……就這樣一路找東西,一路創造,自己釘木作,自己在各國找杯子,自己裝蒐集來的燈具,把舊有的燈座拆下來,做成了檜木杯墊,一路改變那個當初只是空蕩蕩的房子,填了東西進去,兩人的關係也填實了。
現在,不只是個咖啡館,還想要是個議題的倡議聚會場所。
因為那就會有更多話題呀,不是給媒體的那種,是給彼此的。
沒話題是正常的,找話題是必要的。
理想的伴侶
當然沒有這種東西。
如果你做過廣告就知道,理想的創意都不會出現,只有在Dead Line前勉強可以接受的東西。
當你整天追求理想,就不會有成為現實的一天,不是嗎?那不是彼此為難,自找罪受?
不過,我倒相信有一個可能的機會點。
追求理想的伴侶,或許不如,追求伴侶的理想。而且那理想也不是非得多崇高的東西,只要「有理,想要」就好。
那就好,就太好了。
(本文摘自《最大的示愛:掰掰~有點糟的一年,未來我們好好過》,時報出版,盧建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