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雜誌(日文版)報導,一名日本內分泌專科醫師、醫學博士青木厚指出,現代人養成一天吃3餐的習慣,其實這在江戶時代前是沒有的,當時除了武士和木匠等體力勞動者之外,大多數的人都是一天吃2餐而已。
一天進食3次,容易使人不自覺地吃太多,卻往往沒有察覺,造成身體負擔。
青木厚分析,一天吃3餐的飲食習慣,長久下來,很可能造成「腸胃」、「內臟」過度疲勞。舉例來說,進食後,平均要花2~3小時進行消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則需要4~5個小時,小腸也要花5~8小時吸收營養;至於剩餘的水分,則會到大腸花15~20個小時才能被吸收,因此,一天吃3餐的話,等同於讓這些器官不斷處於消化工作的狀態,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當腸胃道逐漸疲勞,導致消化功能不佳時,除了對營養吸收的效率大打折扣之外,也會使食物殘留在腸胃,腐敗後產生有害物質,並擴散到全身;加上腸內環境惡化、壞菌提升的狀態下,更容易降低免疫力、加速老化,除了容易感冒,對頭髮、皮膚也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培養「空腹力」 讓身體多點時間喘息
青木厚表示,為了避免「一日3餐」帶來的負面效應,他建議培養「空腹力」,讓身體能有喘息的時間。舉例來說,當身體經過10小時沒有進食的話,儲存在肝臟的糖份用完,就會開始分解脂肪,等到第16個小時,體內會開始進行「自體吞噬」行為,讓細胞進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廢物,活化細胞與器官。
意即,只要斷食16個小時,就能改善體內健康。不過,青木厚也提及,大部分的人可能較難以忍受長時間空腹,因此他提供一個方法—配合睡眠時間進行。「睡前4小時、睡醒4小時不要吃東西,另再加上8小時的睡眠,就能達到斷食16小時。」即使沒有辦法天天進行,至少在假日可以嘗試實施,一周斷食16小時一次,身體可以帶來相當有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