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不少我一個醫師;台東,多一個醫師是一個。」說這段話的,是台東台東基督教醫院(東基醫院)前院長陳玉祥,今年七十一歲、兩鬢霜白的他,五十八歲時懷著一股熱血,提前自台大醫院耳鼻喉部退休,帶著「一卡皮箱」遠赴東基醫院任職。
十二年來,陳玉祥不僅持續號召新血赴台東行醫,連太太也加入東基醫院團隊,東基醫院更在他的努力催生下,二〇一九年升格為能為當地培訓醫療人才的「教學醫院」。陳玉祥本人因此在今年十月,獲頒第三十一屆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個人奉獻獎殊榮。
談到陳玉祥與台東的淵源,要從一九九八年一場長濱鄉的義診活動說起,他帶著妻兒與醫療團隊,挺進部落進行兩天一夜的義診,一趟下來,卻只能服務三、四十個病患,「這很像是…,蘸醬油。」他自我解嘲地這麼說。
「蘸醬油」的缺憾始終縈繞在陳玉祥的心頭,眼見台東人平均壽命長期以來經常都是全國最低,醫療服務人力及設施嚴重不足,「必須長期駐點,才有辦法幫助他們。」到後山行醫的念頭,就像一顆種子,悄悄播在陳玉祥心中。
其實,陳玉祥兒時家境不寬裕,弟弟、妹妹都因為家裡負擔不起醫藥費延誤就醫而過世,因此從小父親就交代他,「長大有能力了,一定要幫助窮人」,而他成為醫師以後,也一直牢記著父親的叮嚀。
原生家庭的經歷、在台東義診的所見所聞,持續在陳玉祥心中堆疊,終於在二○○九年化為一股難以抵禦的召喚, 讓他毅然提前辦理退休,加入當時沒有耳鼻喉科醫師的東基醫院。
「欠上帝一條命」
心梗撿回一命 更堅定貢獻台東的決心
陳玉祥的妻子曾芬郁,是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兩人從台大就是同班同學,幾乎不曾長期分隔兩地。聽見先生決定搬到台東,曾芬郁的心情難免低落,口頭上卻全力支持,直到陪同先生走進東基醫院宿舍那一刻,她的眼淚才不聽使喚地掉下,「我了解他的個性,他知道偏鄉需要醫師,就一定會往那邊去。」
在名醫如雲、各專科內分工精細的台大醫院,陳玉祥擅長的是顏面神經麻痺,但身為東基醫院第一位耳鼻喉科醫師,他必須把十八般武藝都練得得心應手,才能回應病患需求。
陳玉祥回憶,他剛到東基就察覺治療頭頸部癌症病患的困境,「很多台東病患平時不看病,能忍則忍,過來就是大病了。我們這邊連次專科的醫師都沒有,沒辦法藉由會診完成所有檢查治療,往往只能先替病患做初步診斷,再轉送其他醫療中心。」十二年多來,陳玉祥服務後山病患超過十萬人次。
年輕時曾是體育健將的葉小姐,意外跌倒後,因沒錢就醫導致半身不遂,只能靠輪椅代步,她在一五年被陳玉祥診斷出鼻咽癌後,一度幾乎不吃不喝,想放棄生命。陳玉祥不斷安慰她,同時鼓勵她將抗癌心情化為文字,戰勝病魔後集結成書,才說服葉小姐轉診治療。
儘管葉小姐二〇年不敵病魔辭世,但她在寫給陳玉祥的信中說:「陳醫師、陳爸,您的一席話,讓我平靜安穩並有滿滿的安全感,得以使我勇敢往前走。」這些信件,都被陳玉祥妥善收藏著。
同樣是一五年,陳玉祥回台北休假期間,與朋友相約打網球,原本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休閒運動日,但陳玉祥打完上半場在場邊休息時,突然眼前一黑,隨後就失去意識,「我趕到現場,見他躺在球場上,一片漆黑,別人大喊他太太是醫生,但我真的慌到不知道要怎麼做急救。」曾芬郁至今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仍是一臉驚慌無助。
因為心肌梗塞而倒下的陳玉祥,昏迷持續一週,接受低溫治療,過程中進行心導管手術,陸續裝了七根支架,恢復意識之後,他自嘲自己是「Lucky Seven」
這場意外,不但沒有讓陳玉祥萌生退休念頭,反而更堅定了他貢獻台東的決心,遵守約定還在隔年接任東基醫院院長,試圖發揮更大影響力,「我欠上帝一條命,我覺得祂是要我繼續做下去,所以我一定會拚命做下去。我要在後山一直行醫,直到不會動才停止。」他豪邁地說。
陳玉祥很清楚,花東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原因除了交通不便、人口較少以外,還包括在地的培訓機構不足,即使是花東在地子弟,只要在都會區實習、接受專科訓練以後,很自然會優先選擇留在原單位任職,既有醫療人員的在職訓練也往往舟車勞頓;因此。陳玉祥出任院長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讓東基升格為能自主培訓專業人才的教學醫院。
「自己訓練自己的員工」
花東第一家有教學醫院資格的地區醫院
「我們常常要送醫事人員去受訓,一趟交通來回要兩、三天,有些員工還要自己請假、花交通費去學習,長遠之計還是要成立教學醫院,自己訓練自己的員工。」陳玉祥決定成立教學部,當時仍任職台大的曾芬郁,則以顧問之姿協助規劃教學計畫等事宜。
東基醫院檢驗科主任兼教學部檢驗科訓練計畫主持人鄧志敦回憶,當時大家累得要命,平日看診工作外,還要忙教學評鑑工作,但佩服陳玉祥院長的執行力,「要升級成教學醫院,喊了七、八年,終於在陳院長任內達成,辛苦卻幸福。不但替同仁建立信心,同時讓台東學子可以來實習,傳承人力。」
花了一年多,在陳玉祥與教學部主任馬堅毅通力合作下,東基醫院二〇一九年通過教學醫院評鑑,成為花東地區第一家具有教學醫院資格的地區醫院,能培訓藥事、醫事檢驗、護理、營養、聽力等專業人員。目前全院共有十位醫事人員取得臨床教師資格,七位取得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二○年至二一年上半年,已經收了三十三位實習學生。
除了推動升級教學醫院,陳玉祥平時也非常積極尋求成熟的醫師「帶槍投靠」,每每和朋友聚餐,或是醫師朋友來家中作客,他總不忘在茶餘飯後之際補上一句,「有沒有計畫來台東服務?」曾芬郁則是在課堂上,趁著與台大公費生接觸的機會,「有意無意地聊聊畢業規劃」,提示台東也是選項。
陳玉祥(左2)獲第31屆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個人獎殊榮,全家合影。(圖/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希望部落孩子也能圓醫師夢」
成立「希望教室」 助偏鄉孩子脫貧
在陳玉祥、東基醫院執行長呂信雄與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東基醫師從一三年的十七個科別、三十六位醫師,到二〇年已增加至二十五科別、五十八位醫師,人數成長六成,曾芬郁本人則在去年加入東基醫院,兩人的兒子也在今年前往台東行醫。陳玉祥向年輕醫師喊話,而且最好是擁有五、六年的主治醫師經歷為優先。
陳玉祥照顧下屬,帶人也帶心。鄧志敦觀察,陳玉祥工作認真之外,經常鼓勵同仁去進修,醫院遇上颱風、疫情期間,不等院長下令,同仁都會自動回到工作崗位。而在是陳玉祥一度因病倒下的那段日子,同仁也每天替他禱告、寫卡片打氣。
鄧志敦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一次他碰見陳玉祥夫妻,跟一群國小、國中小朋友用餐,一問之下,才知道陳玉祥早在一二年,就在台東延平鄉桃源村成立「希望教室」,盼能夠過教育協助偏鄉孩子脫貧,九年希望教室已捐出兩百萬,包含租教室、買桌椅及教材等,「希望部落的孩子也有朝一日,也能有一圓當醫師的夢。」陳玉祥說。
曾芬郁透露,陳玉祥當初被詢問是否參加獎項,他猶豫了三天,最後是院方說,「透過你的故事,可以吸引更多醫師來台東服務」,陳玉祥才一口答應被推薦因而獲獎,陳玉祥自謙說,「我在醫院資歷很淺,只有十二年, 醫院內有八、九位同仁所付出的青春、辛勞比我還長,我只是代表他們領這個獎。」
「我們也希望變成別人的天使,在你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或許某一天幫助到哪些人。」這是曾芬郁口中的陳玉祥,一位不求名的仁醫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