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

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共存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國內今新增130例新冠肺炎病例,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數據,分別為本土個案82例、48例境外移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82例是非常高的數字,確診個案主要兩個來源為高雄港個案和桃園亞旭電腦廠,強調,「兩個案件都很嚴重」,是社區感染威脅最嚴重的兩個案。

 

陳時中再度於記者會上坦言,「疫調匡列總是有漏網之魚」,嚴格要求餐飲場所嚴格落實實聯制。目前,桃園與高雄均已設立區域型快篩站,並擴大匡列確診個案的接觸者;此外,相關部會今也端出「二級加強版」防疫措施來降低疫情擴散的速度。

 

與病毒共存三條件:新冠口服新藥、疫苗覆蓋率與疫情控制

 

蘇益仁指出,台灣目前已經是多條傳播鏈、社區多點爆發,這階段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利用疫調、找傳染源頭來控制疫情,接下來的防疫會變得更複雜,防疫人力、檢驗耗費人力難以負荷負荷,防疫策略要轉向「減災」。

 

近期,部分國家與台灣掀起一波「與病毒共存」討論,支持者主張Omicron變種病毒傳染力雖然強、重症與死亡率相對較低,較傾向有限度的防疫管制。

 

對此,蘇益仁說明,與病毒共存有三大前提要件:

 

新冠肺炎口服藥物進口,感染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染疫後,有藥物可降低重症與死亡率。第二,儘速擴大第三劑疫苗接種率。第三,疫情受到相對控制,醫療體系不會因高確診崩潰。

 

蘇益仁認為,目前台灣要與病毒共存條件還不夠,若2月底疫情控制得宜,國人儘速催打疫苗,再加上新冠肺炎口服藥順利3月抵台,2月底、3月初才是評估與病毒共存的關鍵時刻。

 

重症病患與老年人口未優先接種 重症與死亡率仍高

 

不過,蘇益仁也提出隱憂,「第三劑打在誰身上才是疫苗覆蓋率的關鍵,要打在65歲以上長者與高風險群才有意義」。

 

蘇益仁觀察,英國、美國或新加坡等國,Omicron確診個案數雖然很多,但幾乎沒有重症與死亡人口,秘訣就在65歲長者與高風險群逾8成有接種第三劑疫苗,感染者多是輕症年輕人。

 

蘇益仁指出,目前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未接種疫苗,至於第三劑疫苗接種率也僅13%左右,65歲長者與高風險群第三劑接種率比例也不高,若有疫情大爆發,這兩大族群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發生重症。

 

此外,台灣75歲長者原先多打AZ疫苗,且接種完2劑時間距今也逾半年、疫苗幾乎沒有保護力,感染後產生風險仍然很高,一但人數過多,將使醫療體系崩潰。

 

蘇益仁表示,台灣疫苗覆蓋率要拉高,老年人與高風險群的覆蓋率更是關鍵。

 

疫情獲控制?年後一週是關鍵觀察期

 

蘇益仁表示,目前疫情已經擴散至社區,目前的「減災」能做多少是多少,應儘速撈出社區潛在確診者、確實隔離,降低病毒傳播速度。蘇益仁建議,除了目前區域型篩檢站外,也可讓各縣市的醫療診所針對有呼吸道感染的疑似病例做篩檢,在第一線就先將個案找出來。

 

蘇益仁觀察,在本土已無法清零的前提下,只要撐過農曆年人口移動高峰,年後一週若確診數沒有大幅攀升,表示政府的防疫措施已可相當程度控制疫情,「當疫情傳播速度有效減緩,台灣就能爭取更多時間提高疫苗覆蓋率,未來將更有機會與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