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 傳統危險因子為抽菸、嚼檳榔
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一般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甲狀腺癌、喉癌、下咽癌、口咽癌、唾液腺癌和鼻竇及鼻腔癌,由於台灣嚼檳榔比率不低,以致頭頸癌盛行率位居全球前幾名。
臨床顯示,頭頸癌好發於中壯年男性,傳統危險因子為抽菸、嚼檳榔,近年來,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而罹癌患者明顯增加。由於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少了近18.3歲,因此,被喻為「最短命的癌症」。
早期頭頸癌症狀不明顯 除了口腔癌其餘頭頸癌常見5大警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早期頭頸癌症狀不明顯,不同部位的頭頸癌症狀也不盡相同,口腔癌症狀較為明顯,口腔潰瘍、疼痛,突起或白斑,其餘頭頸癌則無特異性,以致以致延誤就醫。綜合醫師意見,除了口腔癌,其餘頭頸癌的5大警訊,分述如下:
1.頸部出現不對稱性腫塊,飲食時常嗆到、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2.聲音沙啞。
3.單側鼻塞、反覆性流鼻血。
4.單側聽力不良、單耳積水、耳脹、耳悶。
5.無上呼吸道感染,卻持續性喉嚨痛、耳朵痛。
頭頸癌好發於青壯年男性 有這些症狀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頭頸癌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不少為勞動階層,有著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除了症狀影響到工作、生活,才會積極就醫,以致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
賴基銘提醒,青壯年男性如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就應尋求耳鼻喉科醫師找出原因。一旦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療就變得棘手。
(本文獲「NOW健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