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失能才能好好老!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動起來就對了

遠離失能才能好好老!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動起來就對了

2020年史丹佛大學公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台灣臨床醫學領域共有241位上榜,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排名第2,也是高齡醫學領域唯一的獲選者。身為知名的高齡權威,他掛心的是,如何讓現在及未來的長者都能遠離失能、失智。

談起史丹佛大學這份榮譽,「從來沒曾想過,只清楚研究應該做的還可以…。」陳亮恭語帶驚訝,又說:「所有的成果都是時間、團隊、資源的累積。」

 

責任始自夢想,對陳亮恭而言,重要的是you are what you dream of(君之所夢,如君所似)。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北榮的病人比台大、長庚平均年長10歲,因此,我有許多機會去治療、照顧這些長輩。當住院醫師時,很多資深醫師都說病人的疾病治好了, 問題是他們卻無法獨立生活,真的只能歸咎『老化』這個因素?」陳亮恭內心充滿疑惑。

 

醫療「是為讓長者自主生活」

 

問號是開啓科學的鑰匙。住院醫師第4年,開始選次專科的研究領域,陳亮恭選擇了「高齡醫學」作為研究領域,即便當時並不熱門。

 

當時,衛生署設有獎勵特殊科進修計畫,其中就包含「老人醫學」。於是,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找答案,發現在英國,醫療專科的界線不是單純以器官定義,不論在醫療體系設計、醫事人力運用,都只為了讓長輩自主生活。

 

「歐洲看待健康這件事看得長遠、有深度,台灣醫療體系過於片段,病人的照顧直覺地交給家屬、社工、長照…。」但陳亮恭認為,醫療可以做得更完整。

 

 

高齡醫學躍升為顯學

 

2006年回國後,陳亮恭首次在北榮高齡醫學中心導入「整合照護門診」,以跨領域醫療專科服務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面性醫療服務,每個診次由2至4位醫師與1位個案管理師,共同為1位病人提供看診服務。

 

說來輕鬆,但當年要其他科別醫師願意配合,其實並不容易。幸而當年退輔會主委高華柱強力支持發展高齡醫學,自然也成為院內積極推動的目標。

 

但陳亮恭清楚知道,政策來得快也可能去得快,他把握機會,將「一站式全人照護的整合門診」做出成績,醫院小事也就成了政府的大事。2015年起整合門診及2017年急性後期照護計畫,都由北榮創始而成為健保給付項目。

 

在過去,高齡醫學不是醫學系、醫療院所重視的科別,現在則成為顯學,就連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post-graduate year training, PGY),高齡醫學也成為期1個月的必修課程。

 

將醫學落實在生活中

 

陳亮恭說,「研究不僅僅是學術上寫論文,研究是一個思想訓練,要有好的設計、執行跟分析的能力。」目標要大,方法卻要很踏實,也能應用於臨床服務與行政工作。

 

就像他10年前撰寫《最高肌密》一書,談的是「肌少症」這個醫學名詞。當時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名詞,如今多數人卻都能對肌少症帶來的威脅琅琅上口。

 

他說,「我一直覺得透過媒體、出書、專欄及關渡學苑的頻道都是跟民眾溝通觀念的好機會,希望健康長壽的想法,可以從生活面落實到疾病的管理。」

 

至於未來,陳亮恭笑說「沒有目標」,行政職務只是一個過程,願自己的人生能留下長遠有好處的事,讓好的觀念生根。

 

最後,他又回到醫者身分,「失能很常由疾病造成,但無論如何都須從生活面降低失能的風險。」唯一不變的是,每個人應該想想自己在85歲時,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以此回推,今天開始要做那些調整,「總之,動起來就對了!」

 

【陳亮恭小檔案】

出生:1971年

現職: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高齡醫學科教授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

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英國牛津大學臨床老年醫學科訪問學者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