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老」?最近從一些案例感受人的老化與否,在精神心靈上的因素,比起身體的變化影響更大。
我有個遠房親戚,60歲提前退休後,日常最遠距離就是到巷子口倒垃圾;邀她出遊她說自己老了、嫌累,朋友找她到社區社團活動,她說參加的人是「食飽換夭(吃飽太閒)」,領有月退俸的她調侃自己每天吃飽等死。她鎮日一臉的生無可戀,一身的暮氣沉沉,一天的重心似乎只剩下等著罵女兒晚歸不肖。
與此相反的是一位社區大哥,高管退位下來的他,隔壁狗叫、樓上小孩跳,都可以是他報案的理由。大哥在超商買東西不排隊,被人糾正,他一開口就問「你知道我是誰嗎?」結果對方悠悠轉頭跟朋友說:「可憐,失智不知道自己是誰。」據說,那一次大哥血壓飆高到差點去急診。
▲西本喜美子72歲開始創作,IG有31萬人追蹤,她說「只要活著就會繼續拍下去,就算躺下起不來也會拍天花板。」(圖/翻攝自西本喜美子IG)
拿年齡來限縮自己,捨不掉過去的光環,這樣度過晚年實在是太可惜了。
決定一本書好壞的是最終章,人生的晚年也是。所以要如何突破年齡框架,活出自己的精采?
88歲黃春明罹癌仍拼創作
樹木在大旱之年,會產生危機意識而大爆花;而感知到時間的有限性,也會讓人更熱愛生命。
早已站穩台灣鄉土文學大師地位的黃春明,在今年88歲之際獲頒台大榮譽博士,他戲稱自己是「枯木逢春」。但事實上,他在2014年罹癌時仍持續寫作,病中寫下小故事:
「他問時間之神,他還有多少時間?時間之神說,還有多少時間不重要,重要的是,剩下的時間你要做什麼?」
黃春明掌握住時間,完成兩本長篇小說創作,並說自己一定會死得其所,「死在舞台、死在講台、死在稿紙旁。」
▲作家黃春明今年以88高齡獲頒台大榮譽博士。(圖/取自黃春明官方粉絲團)
「沒時間了,趕快把握時間。」
前幾天,我有幸聽到畫家江賢二介紹他的創作歷程時,也聽到類似的話。
江賢二幾年前將自己價值不斐的畫作及土地捐獻出來,在台東成立「江賢二藝術園區」,感謝台東這塊土地讓他再度激發起創作的能量。他與許多不同領域與世代的創作者跨界合作,積極提攜後進。
「現在每天早上5點多都會想要趕快起床,想著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當畫家說話時,靦腆略帶雀躍的神情,仿佛是一位迫不及待想要出門玩耍的男童。
創作的心讓人不老,從黃春明與江賢二的身上充分感受到。
93歲阿嬤玩相機爆紅,活得比年輕人還酷
也許有人會說,藝術家從年輕就開始創作,但自己並沒有這樣的契機。但日本「網紅」攝影師西本喜美子告訴我們:框架是自己給的,搞創作從幾歲開始、有沒有基礎都沒有關係。
西本喜美子在接觸攝影前,當了40幾年的家庭主婦,更早之前則是美髮師,她72歲時得到一台單眼相機,透過鏡頭看到另一個世界,後來更自學修片與剪輯,一人自導自演拍出許多妙趣橫生,充滿反差萌的圖片。
一開始西本喜美子只是單純好玩,將作品放上社群分享,結果獲得眾多迴響,82歲在熊本縣立美術館分館舉辦首次個展,獲各大美術館邀展、Adobe邀請創作新年賀卡。現年93歲的她持續創作搞笑寫真並活躍於社群平台,媒體給她的標題是「活得比年輕人還酷的日本奶奶」。
從黃春明、江賢二、西本喜美子身上,看到生猛活躍「迸」出來似的能量,在他們身上不會聯想到「老」的意象,而是被滿滿的希望感所渲染。
肉體上的老化,眾生平等;在歲月面前,別人多1歲的時候,自己也長1歲,絕對公平。但是精神上的狀態,卻是取決於個人,由自己決定是否要讓生命力如此充盈。
▲西本喜美子最知名作品是「下流老人」系列,她將自己裹在垃圾袋中,自嘲是「家中大型垃圾」。(圖/翻攝自西本喜美子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