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在塑化業工作的朋友,就為年關「有錢但不夠多」的情境困擾。他說,今年公司年終獎金3個月,但年節送禮、包紅包等開銷大增,到底怎麼安排比較好?他形容自己內心拉扯程度,就跟莎翁名劇《哈姆雷特》中的經典台詞「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一樣糾葛,迷失在買股票、抱股過年,還是現金落袋為安的種種選項裡。
年底「財報空窗期」,慎防妖股出沒
去年台股大盤從1月5日創下18620新高點之後,跌了一整年,波段新低是10月25日的12629點,期間雖有短暫反彈,但整年表現讓投資人哀鴻遍野。
2023年台股會不會漲,取決於美元指數和台匯的強弱。總體來看,台股指數如果要突破16000點、甚至持續上攻,美元指數得掉回100以下,台幣兌美元匯率則可能要升到29.5元以內才有機會。
過年前後這段期間「妖股」也特別多,這些公司通常有讓人心動的題材,卻沒有基本面支撐,因為賣著夢想而能在短期內爆漲。然而,高報酬勢必伴隨高風險,這是投資人務必要再三提醒自己的。
「妖股」出沒,憑藉的除了是夢想之外,也因為每年11月中旬Q3季報發佈後,到隔年3月底的年報發佈之間,間隔4個多月的「財報空窗期」,讓有心人可操作的時間拉長。而在這段財報「空窗期」,要特別注意每月10日公佈的「月營收」狀況。
年終獎金當「錢母」,績優股就能抱過年
至於要不要抱股過年?則取決於抱甚麼股過年。如果年終還不錯,我建議部分資金可以「危機入市」,買些績優股或0050來放著。
專家預估2023年經濟衰退,整體市場悲觀,2022年「高股息低波動的ETF」(屬於題材型),在大盤指數(如指數型的0050)大跌情況下,只是小跌,績效相對佳,就是可以抱股過年的標的。
此外,個人熟悉的個股就可以抱股過年,但要注意是,就長期而言,題材型ETF的投資績效,並不會比指數型ETF好,最好能見好就收。
我這朋友另有一個疑問,就是他社會新鮮人的兒子聽從「AI選股」,想將全部收入All in,他對此有些擔心,覺得是不是要勸兒子存現金?
的確,市面上有些人拿著Excel就號稱是AI,事後追蹤預測結果,當然是錯得離譜。AI是根據程式邏輯,幫投資人篩選出可以投資的股票,而不是讓「人」把交易策略寫好給程式執行。
事實上,投資專家實測運用AI選股,得到一個結論:「到目前為止,AI無法預測股市和股票的轉折點;但趨勢形成後,在股市走勢上的預測結果良好。AI的運作效率比Excel好,但結果幾乎相同,AI並沒有領先多少。」
或許,隨著AI的進步與晶片運算的效率提高,未來AI能抓到股市轉折點也說不定,但就目前為止,AI選股或選基金的投資績效並沒有比較好,回歸一般作法就行。
搶買飆股不如穩賺8%投報率
當然,年輕人對於快速致富難免心動,市面上號稱年賺18趴的「股神」不少,還有人靠當沖或隔日沖,1年就賺好幾倍。甚至有人號稱期權交易「多空都爆賺」,每年賺個幾千萬、幾億元沒問題。但提醒投資人,千萬別對這些靠招募會員的號子「老輸」認真,否則恐怕會賠上老本。
其實,不用18%,8%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已經夠厲害。0050上市迄今超過19年,歷年多空平均投報率就有8%,儘管2022年大跌,但只要突破心理關卡,買進並持有、配息再滾進去,長期就能達到8%的年化報酬率。另外如美股S&P 500 ETF,年化報酬率也可以到10%,所以不用羨慕買到飆股的人,他們若來不及跑,下場恐會很淒慘。
而根據大數據分析,股市長期(假設10年或30年以上)勝率只有20%,8成的人會賠錢。所以若不算機會成本與通膨,投入股市10年或30年結算,只要賺1元就贏8成的人。而在期權市場,以短期1年為單位,勝率只有8%;投入1年後結算,若能賺1元也贏過92%的人,其中也只有不到3%的人,每月可以賺到25250元。
晚10年投資,砸3倍本金才能追平
我建議朋友,他應該肯定兒子願意學習理財與投資,因為理財起跑點差異很大,年輕就是本錢。以下面3個案例來分析,就可以看出投資時間長短的複利效益:
甲乙丙三人30歲時有不同的財務規劃思考,3人均選擇年化報酬率8%的投資標的,採取的策略則分別如下:
這個結果顯示,愈年輕投入的本金越少、越省力;年紀愈大,投入的本金和時間則要越大才能達到目標。因此,有紀律的存錢投資,越早啟動投資計畫愈輕鬆。
辛苦一整年拿到一些錢,千萬不要一下子就花掉,好好研究投資標的和方法,有閒錢就買股票/基金,讓未來的退休金可以更豐厚,日子才會更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