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大學畢業時,我給了他三個忠告:首先,一定要自己當老闆;第二,不要接觸金融產品;第三,有剩餘的錢,投入房地產。
為什麼要自己當老闆?自己創業,不管成功或失敗,以後都是你的資產。最好是利用別人失敗的經驗,來當自己成功的養分。
但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自己失敗的經驗最為可貴,因為,你知道原因,終身難忘,不會再犯。
不過,要是剛畢業,毫無經驗就一頭栽入,失敗率很高。除非你是生意世家,有底子,自小耳濡目染,可以很快上手。若不是,最好先去工作2、3年,學點基本功;但是最多不要超過5年,超過5年,人有惰性,安於現狀,銳氣已失,還創什麼業?等結婚生子,顧忌愈多,更難發揮。
為什麼不要接觸金融產品?我們常會在媒體上看到某人從股票賺了多少錢,玩期貨或選擇權一夜致富,搞匯率或匯兌贏了大把鈔票。不可否認,的確很多人大贏,可是,更多人大輸。
讀讀華爾街歷史,多少英雄豪傑葬身股海。美國總統卡特時期的國務卿范錫(Cyrus R. Vance),出身世家,曾叱吒華爾街,遭受重挫後才知股海深不可測,又回去本行當律師。
1994 年成立的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無懈可擊的規畫,完美的組合,全是金融界響噹噹的人物,成員甚至有於1997 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麥倫.休斯(Myron Scholes, 出生於加拿大的猶太人)和羅伯 特.默 頓(Robert C.Merton,父親是來自俄國的猶太人),卻在2000 年黯然破產。股海多深,由此可見。
我打高爾夫球,常聽球僮說,她揹了將近30年球袋, 幾乎每個客人都在玩股票,每個客人都說今天哪一支股票又賺了多少錢,從來沒聽過賠錢的,從來沒有!股票真的這麼好賺?
即使你不做股票,身邊一定有做股票的人。你不妨稍微估算,是賺的人多,還是賠的人多?而且人會有一種習性, 賺了30 萬,說得口沫橫飛,要讓全世界的人知道;賠了300 萬,不敢吭一聲,怕錢沒了又給人家笑話。
這與去賭場沒有兩樣,有沒有「贏過」?有。有沒有「贏到」?沒有。贏過只是過路財神,贏到拿回家才算數。
投資與賭博道理相同:一時贏不是贏,拿回家才算數
為什麼人總是輸到脫褲子才走?
我曾經與香港友人去大西洋賭場,香港人賭性堅強,也精於算計,一度大贏近10 萬美元,還是不走,最後輸光走人,沒錢加油。幸而他經驗老到,早在車上放了20 美元。可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常常贏,但贏到拿回家的次數不多。
賭博如人生,沒有常勝軍,有輸有贏,就像台灣「國歌」〈愛拚才會贏〉中說的:「有時起,有時落」。問題是, 拚到何時才走?至死方休?不幸的是,多數人是如此。
進了賭場,是否可能從第一把贏到最後一把?如果是, 整個賭場就是你的了。所以別想了。那麼,是否會從第一把輸到最後一把?機會也不高。如果是,就打死也不再進賭場,那就沒有賭客了。正是輸贏起落,緊張刺激,人們才會一再去試手氣。
我兒子讀大學時,沉迷線上撲克,時常贏錢,有次贏了1700 美元,這對大二學生是一筆大錢,而後日以繼夜狂賭,荒廢學業,直到學校通知要退學,我們才慌張趕去處理,兒子從此戒賭,順利畢業。但不管你算得多精,都不可能以賭為業。
我後來帶兒子去澳門,年輕女孩走來坐在他身旁,說樓上有私人俱樂部,要不要上去見識。離開後我問他,那女孩為什麼坐你旁邊,不坐我旁邊?因為她們都是禿鷹,專門物色小鮮肉。要真的跟上去,就下不來了。老鳥帶路,小鳥才不會迷途。
一位朋友的兒子更傳奇。父親在拉斯維加斯當醫生,兒子大學畢業後不工作,靠賭為生,混了五年後,不曉得哪根筋不對,去申請哈佛大學醫學院,職業欄填「職業賭徒」。審查委員一見之下,好奇心升起,口試滿意,接受申請。他畢業後,回拉斯維加斯當醫生,繼承父業。
可以輸,但不可以影響生計與情緒!「賭」的致勝定律
前面說過,賭博有輸有贏,問題來了,贏多少才走?
我的經驗是,資本額的一半。
譬如你的資金1000 美元,贏了約500 美元;或是資金500 美元,贏了250 美元,就該打道回府。不過,或然率要到兩百次才會呈現均數,資金得切成夠押注百次以上才行。這種戰略的勝率超過75%。
這個結論,是我40年實戰經驗與反覆鑽研思考後才得來,我將之自詡為「致勝定律」。縱然如此,也不能靠賭為生,僅能偶爾為之,娛樂而已。娛樂是要得到快樂,輸錢可會快樂?因此,還有第二條定律,要帶多少資金去賭場?
標準答案是,萬一輸光,不會影響你的生計與情緒的金額。譬如輸了5000 美元,會讓你痛苦到睡不著、吃不下? 如果會,那就只帶1000 美元;輸了1000 美元,依舊魂不守舍,噩夢頻仍,就帶200 美元;輸了200 美元還是懊惱不已,那麼你沒有資格上桌。
外出用餐、看電影等娛樂,要不要200 美元?因此這不是輸不起錢的問題,而是心理根本負擔不起輸錢。
在能夠承受的資金與心理範圍內上賭場,贏了開心,輸了就當娛樂。這樣,賭博才「健康」。
多少英雄豪傑葬身股海...不要炒股,要買房
股票變數太大,有多少人認真去研究基本面。以熱門的台積電為例,有幾個人知道它的年營業額多少?營利多少?員工數多少?更別說它擁有哪些主力產品?最大的幾個客戶是誰?主要競爭者是誰?進入門檻高低?沒錯,現代社會資訊透明,但是除了專業人士,有多少人能夠耗費精力長期追蹤?絕大多數人是「拿香跟拜」(台語)。
房地產的學問沒那麼深。你的房子有一定的建造成本, 房子周遭有一定的行情,不會像股票變數太大,有時醒來就成了壁紙。沒錢,先買小一點、偏遠一點;有錢,買大一點、離市中心近一點。
做房地產最怕野心太大、槓桿太大, 遇到長期不景氣,拖累全盤。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要有耐心。
一名新鮮人,即使具有強烈的創業企圖心,從何切入、做什麼行業,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儘管這要看你口袋多深、具備何種專業、累積多少經驗、關係人脈多廣等條件,但根據我的經驗,那些都不是真正的關鍵,決心才是!決心如火,必有機會找上門。
創業之後,切勿取巧。台灣話說「賭怕生」,意思是, 第一次上賭桌的人常會贏錢。做生意也一樣,剛開店,門庭若市,就想大張旗鼓。這種人最可怕,誤以為賺錢容易,或自認聰明過人,愈押愈大,總有一天碰上鬼,前功盡棄。
先站穩腳步,站穩了,再求拓展。
耐心,耐心,耐心!切記,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江湖撇步
第一次做生意如同第一次上賭桌,輕忽對手、一露疲態就會輸錢,自信過剩、愈押愈大也可能翻船。切記耐心站穩腳步,一時贏不是贏,拿回家才算數。
作者簡介_黃文局
低調的紐約台美人傳奇。1949年生於台南,1970年代赴美留學,經商有成、謀略致富。
身處「猶太之都」(Jew York)「紐約叢林」的他,憑藉精明睿智與「江湖撇步」,寫下無數漂亮商戰。位於紐約的豪邸,頂層直視帝國大廈,是他俯瞰天下、思索大局與台灣未來的總部。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大局:傳奇台商征戰紐約40年的江湖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