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口面臨快速老化,根據衛生福利部預估,2025年每5人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長照2.0實施至今面臨問題及因應未來如何調整修正,皆影響未來十年。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表示,15日登場的長照2.0總體檢論壇主要分四大主題,包括「擘畫給支付向前行─思現在、續未來」、「轉動A個管向前行-談角色、期支持」、「厚植人力向前行–求品質、盼永續」及「串流醫療向前行-看整合、達共享」四大面向,主要探討我國長照之給支付基準、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功能、人力資源與人才培育機制以及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等議題。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涂心寧理事長說,2023年是1958年出生者、2025年是1961年出生者分別邁入65歲,他們是早年就開始接觸科技的族群,使用電腦、科技用品並不是問題,未來照護制度更可納入設計考量,可望減少人力的負擔並同時達到自理生活之目的。
長照制度的設計應該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進而與時俱進,原依賴人力提供的服務,可以透過科技、教育與自行操作的生活輔具由民眾容易完成。另外要開始考量未來可能潛在服務使用者需要何種服務項目,才能真的達到長照2.0的精神-「以使用者為中心」。
北醫大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舒琴在論壇時強調,善用資通科技的強項,包括整合醫療及照顧資訊,科技輔助照顧之研發,並透過大數據了解照顧品質等成效,將有助於長照執行更完善。
與會多位專家皆提到,這些年長照政策的滾動速度快及法令的不斷變動導致未提供足夠的適應時間因應改變,希望下階段的長照制度能及早規劃,使民間對政府的信賴度更有感。
李伯璋主任指出,為期十年的長照2.0已走超過一半,2023年長照系列論壇以長照2.0六年總體檢為開場,期能抛磚引玉,廣邀各界討論現有困境與未來方向,並凝聚共識,提供臺灣未來長照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