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布的總體經濟數字的確會讓人心情不好。國發會公布的3月景氣對策信號,連續出現第五個藍燈,代表景氣依舊疲弱不已。聯電與力成日前召開法說指出,科技業的復甦比預期還慢,今年下半年即使有復甦,但力道不強。美國公布的2023年第1季GDP成長率僅1.1%,遠低於市場2%的預期。「台灣先生」谷月涵則預言,加權指數可能再度跌破去年10月所創的低點12629點‧‧‧。
投資個股與債券ETF,兩者該關心的重點順序大不同
《存股助理電子報》雖然很關心總體經濟的變化以及景氣的良窳,然而我們必需牢記要有優先順序:總經與景氣在我們存股族投資決策中,只扮演配角,而且還只是第二配角哩!
說的更具體一點:在我們存股族決資決策中,第一主角是我們所追蹤公司的競爭力、獲利能力、管理能力、配息能力這些基本面課題。第一配角則是這些公司所處的產業趨勢以及發展脈動。第二配角才是總經,比如說利率、通膨、就業、景氣等什麼的。但是,我們所追蹤的債券ETF,在研究的第一主角,當然就是總經與景氣。
存股族如果反客為主,在投資上以總經、景氣為馬首是瞻,就好像一個在海邊觀察氣候與海象的科學家,他只會在意眼皮子底下的小波小浪,卻忽略了遠處的大波大浪,甚至是大洋流的更深層與更深遠的變化。如同一位老前輩曾經告誡過我的:如果你只在意股價短期波動,景氣起伏等的小波小浪,你是看不到在它們身後的大浪潮的!
競爭力強的企業,景氣衰退時會儲備成長動能
景氣與總經當然會影響企業的營收與獲利,但那只起短期性的作用,了不起2~3季,或是1~1年半的業績。競爭力強勁的企業,在不景氣或經濟衰退時,免不了業績也會衰退。但在經濟衰退或外在環境變嚴酷的挑戰下,競爭力強的企業會悄悄地逆向強化研發、擴張產能、併購、擴大市佔率、進而搶佔客戶,為下一次好景氣來時儲備更強的成長動能。因此,它的業績往往會呈現,退一步、進兩步的「恰恰節奏」。
不信的話訂閱戶看官們看看我們為大家整理的附表。您會發現,台灣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002年至2022年這20年間,從10.63兆元新台幣成長至22.7兆元新台幣,等於是成長了一倍。
但是,許多競爭力強的企業,因為在不景氣時業績「退一步」、在景氣好時業績又「進二步」,好像在跳恰恰。所以同樣的20年間,它的營收不只成長一倍,3倍、4倍都有,甚至還有10倍以上的。像台積電,在2002~2022年間,營收成長的近13倍,鴻海成長了24.7倍,群光成長了6.4倍,剛納入的帝寶,在汽車這種高度成熟的產業下(汽車產業工業已發展長達120年之久)都能有3.4倍的成長。
從投資人的角度,投資競爭力強的企業長期報酬率極為可觀,絕對不會像GDP搞了20年才增加1倍而已。如下表,在2002年至2023年這21年間,台積電市值成長了9.2倍,亞泥成長了5.56倍,遠東新將近3倍‧‧‧。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市值的成長只是計算20年期間的價差與配股成長而已,並沒有把現金股息給算進去。舉遠東新的例子來說,過去20年該公司累計配出24.8元現金股利,把這算進去的話,遠東新20年累計報酬率是332.8%。
密切觀察洋流與海象,才能捕捉到大魚
《存股助理電子報》之所以會關注總經與景氣,除了為了我們追蹤的債券ETF外,主要是企圖藉由掌握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進行部分的調整、多少賺一些投機財,以逐漸厚實我們的資本。
比如說,在2022年崩盤前,我們即主張全面減碼1成,或有些追蹤的股票漲至昂貴價,我們建議先出脫觀望。今年初,我們也建議應趁電子股無基之彈進行調節或獲利了結。
這就像,住在海邊的漁民之家,也會趁著退潮時去海邊撿海菜、貝殼、螃蟹等等的,多少補貼家用的道理。但請切記,退潮時去海邊撿蝦貝海菜,只能貼補家用,或頂多打打牙祭,祭祭自己的五臟廟,是發不了財的。要發財,還是得密切觀察洋流與海象變化,在對的時機跑去對的海域捕大魚回來。
股市如同大海,大家都說是股海。如果你只是一直關注漲潮退潮這種小波小浪,情緒與資金被這種小波小浪牽著鼻子走,又怎麼能捕到大魚呢?各位看官,您說是也不是?
本文選自《存股助理電子報》存股助理第319期︱存股族該如何面對經濟衰退
存股助理周年慶回饋,存股總編謝富旭舉辦北中南免費講座:三輕投資的富足之旅。
6/9台北場名額最後倒數,報名請按此
【免責聲明】
《今周刊存股助理電子報》所提供之文章或影音僅供訂閱戶參考,不能保證獲利或減少損失,亦無鼓吹以及建議任何具體投資行動或決定。任何投資均有其風險,投資人應為自己的決策負責,本網站不負訂閱者或內容瀏覽者投資盈虧任何之責任。
文章具有邏輯連貫性,請訂閱戶切勿轉傳或分享造成誤解 。我們提供的資訊將力求正確性與即時性,但一切財務數字應以證交所以及企業本身所提供為主。對於個別公司的所有分析與看法,皆以存股投資人立場做出發點,並無批評或針貶個別公司營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