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出現發燒、咳嗽、氣喘、噁心、胸痛、頭痛等症狀。曹玉婷醫師表示,如果肺炎鏈球菌侵入血液造成菌血症,將會侵襲各個器官,演變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可能出現肺炎、中耳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危及性命。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較常出現在5歲以下嬰幼兒、65歲以上老年人。曹玉婷醫師分享,根據2019至2022年的統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中,65歲以上民眾占了45.4%。相較於其他年齡層,65歲以上民眾的住院率較高,且可能需要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也比較高。
因此疾病管制署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放寬至65歲,除了放寬公費疫苗接種年齡至65歲,現在還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曹玉婷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可區分為92種以上血清型,大約有30種血清型會造成人類的感染,所以會針對較常見的血清型製作肺炎鏈球菌疫苗,例如23價多醣體疫苗即是能夠預防23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
目前台灣有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與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兩者皆屬不活化疫苗。曹玉婷醫師說,根據研究,先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能夠產生較佳的保護力。
疾病管制署建議:
◎ 從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民眾,可先接種1劑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間隔至少1年後再接種1劑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若是高風險對象,可於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後,間隔至少8週後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
◎ 曾接種過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或PCV15)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1年後再接種1劑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若是高風險對象,可於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後,間隔至少8週後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
◎ 曾接種過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的民眾,可於間隔至少1年後再接種1劑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
曹玉婷醫師分享「左流右肺」的口號,幫助民眾記憶在接種流感疫苗時,可同時分不同部位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既可提升兩種保護力,不用多跑一趟醫院。
除了5歲以下嬰幼兒、65歲以上老年人之外,還有一些是不論年齡都屬於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危險群。曹玉婷醫師表示,例如具有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脾臟功能缺損或接受過脾臟切除、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或器官移植患者、人工耳植入者、腦脊髓液滲漏患者等。
建議符合高危險族群輪廓的民眾主動向醫師諮詢,評估自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提升自身保護力。曹玉婷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可以提升自身保護力,還有助於降低鼻腔帶菌率,進而減少經由飛沫傳染肺炎鏈球菌的機會,保護身邊的高危險群!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