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變化劇烈,忽冷忽熱天氣讓不少人得了感冒,落下咳嗽病根。網路近來便盛傳手搖飲「無糖綠茶+半糖紅茶」溫溫喝3天,就能緩解咳嗽,引發上萬網友討論,還有連鎖茶飲店順勢推出相關產品。
不過這樣喝,真有醫學上的根據嗎?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宗昇指出,在中醫古籍中,未發酵的「綠茶」被視為一種性寒、味苦的飲品,具有清熱除火、下氣消食、利水滲濕及醒神安魂的效果。應用例證如《千金方》中提到,以茶湯解暑熱或可搭配藥物治療熱毒瘡瘍,就反映了綠茶清熱解毒的實用性。
至於紅茶因發酵而性轉溫,雖然在古籍中無直接記載,但可根據茶的加工變化與中醫理論推衍其功效。根據中醫的性味歸經觀點,紅茶味甘、微苦、性溫,入脾、胃、心經,對人體的調理作用主要體現在溫補和促進循環方面,包含溫胃散寒、助消化、活血化瘀、提神益思及養生調補等作用。
「紅+綠」適合痰白喉痛者,但效果不明顯
那麼溫的「無糖綠茶」與「半糖紅茶」混合,真的具有治療咳嗽的效果嗎?
劉宗昇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綠茶能清肺熱、化痰,紅茶有溫脾胃、助氣化,兩者相混在一定程度上或許具有「寒溫並用」的潛在效果,適合痰色轉白、但咽喉仍有痛感的咳嗽,但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糖分可能滋生痰濕,反而會造成痰咳,寒溫對沖也可能降低整體療效。
事實上,「無糖綠茶+半糖紅茶」因性味衝突,並非治療咳嗽的理想組合,很難針對特定證型發揮療效。劉宗昇解釋,中醫治咳強調辨證論治,咳嗽可再細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痰濕咳嗽、陰虛咳嗽等多種類型,患者所處環境、個人體質、症狀皆不相同,用方及用藥也會不一樣,所以若有咳嗽問題,還是應該找專業且合格的醫療院所就診。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預防醫學中心副主任陳中奎醫師則表示,過熱的飲品可能造成身體過度刺激,所以建議適量飲用溫開水,可減少喉嚨乾燥不適,有咳嗽症狀的時候,應避免食用堅果及海鮮類食物,如蝦、蟹、貝類,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加重痰分泌,使咳嗽更嚴重。同時,也要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包含冰飲、生菜等,才不會增加腸胃負擔。
延伸閱讀:
盤點治咳偏方,這種「水」最有效
至於坊間還有許多治咳偏方,中西醫也各有看法:
1、蜂蜜水
中醫師謝千皓表示,如果屬乾咳、痰量少的咳嗽,喝蜂蜜水確實可達到滋潤、緩解咳嗽的效果,但如果是感冒引起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喝蜂蜜水,以免甜味刺激使痰量更多。
2、陳皮水
中醫師潘咨遐指出,陳皮水適合痰濕咳嗽、痰濕體質的人,但身體燥熱和燥熱咳嗽者則不適合飲用。由於陳皮酸性會增加胃酸分泌,讓人越吃越餓,所以最後別空腹飲用。另外,長期飲用也可能使人體質偏燥,導致眼乾、大便硬及咽乾喉痛不適;同時不宜跟西藥或保健品一起吃。
3、蜂蜜檸檬水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說,檸檬蜂蜜適合「過敏性咳嗽」的患者,因為蜂蜜中的類黃酮具抗氧化功效,檸檬中的維生素C則有助修復咽喉發炎。但因檸檬蜂蜜水又酸又甜,因胃食道逆流或鼻涕倒流而引起的咳嗽患者則不適合喝。
4、枇杷膏
據台北市聯合醫院院訊第176期,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重嘉表示,枇杷膏主打止咳化痰,其實是針對「久咳不癒」,偏內傷的咳嗽,對外感咳嗽病不適合。
5、薑湯
陳重嘉指出,許多人得了風寒就想喝薑湯,但其實當風寒只達表層(僅有頭痛畏寒症狀)才可以喝,一旦風寒入裡,喉嚨痛喝薑湯,形同「火上加油」,只會加劇喉嚨發炎。
他認為唯一對感冒咳嗽有幫助的,其實是隨手可得的「溫開水」,少量多次喝,一方面能滋潤咽喉,減少喉嚨癢痛與咳嗽,一方面還具有化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