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餐餐「白粥白吐司+豆腐乳」,1個月後疑失智!缺乏「1營養素」恐腦病變:延誤就醫救不回

她餐餐「白粥白吐司+豆腐乳」,1個月後疑失智!缺乏「1營養素」恐腦病變:延誤就醫救不回

長輩突然神智不清、動作遲緩、沒有力氣,可能不是老化或可能失智,而是欠缺某些維生素!彰化一名60歲陳姓婦人近來一個月出現昏沉、遲緩、無力、吃不下飯等狀況,家人以為是老化或失智,但就醫檢查發現她低血鈉,再進一步檢查竟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醫師提醒,老人家突然出現神智或體力上的問題,背後有很多原因,千萬別輕易歸於失智或正常老化而延誤就醫。

 

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淑鈺指出,這位陳媽媽瘦骨嶙峋,到家醫科就醫時眼神呆滯,說話顛三倒四,家人認為可能是情緒低落、失智或老化。但因為她吃不下,於是帶來就醫,希望可以打營養劑,經初步生化檢驗,顯示血中鈉離子過低,只有120 mEq/L(正常值為135~145 ),因電解質異常轉到腎臟內科。

 

張淑鈺說,低血鈉不是一種病,而是許多不同疾病的表徵,要找出隱藏在電解質異常下的病因,經過電腦斷層等檢測,排除腦中風、水腦等各種病因及心理因素後,確診為維生素B1缺乏,引起腦部病變「魏尼凱氏腦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張淑鈺指出,維生素B1是一種輔酶,促成葡萄糖轉換成脂肪與周圍神經的傳導運作,是能量代謝的重要角色,一旦嚴重缺乏,常導致能量的利用受阻,而大腦是身體中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因此常以腦病變表現,造成神智不清、疲累等狀態。另外,可能造成末稍神經炎、也可能影響腸胃,導致食慾喪失、消化不良等。

 

經過問診後發現,婦人每餐喜歡吃白粥、白吐司配豆腐乳,家人順從她,長期營養不均衡,可能是造成維生素B1缺乏的原因。找出病因後,施以高劑量維生素B1的針劑注射,神智慢慢回復正常,反應變靈敏、情緒也變得樂觀積極,不再懶洋洋的。

 

有酒癮、營養不均者常出現

 

「現代社會物資充足,很難想像還有人營養素匱乏,其實維生素B1匱乏在醫院裡並不少見!」張淑鈺指出,臨床上常見酒癮者患上維生素B1缺乏,因為酒精會降低維生素B1的吸收,常出現手抖等症狀。

 

另外,在營養吸收障礙或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者也可能發生,老人家的問題就則多與飲食失調、不均衡有關。像這位陳媽媽有一長段時間只吃白吐司、白粥配豆腐乳,蔬菜、肉類則攝取不均。

 

延伸閱讀:

身體狀況百出是因缺B群!神經科醫師告訴你少了哪些元素

 

 

由於維生素B群在豬肉、牛肉或紫菜等食物中較豐富,長期下來導致維生素B1匱乏,雖然後續可靠針劑補充,但部分腦細胞受損後無法恢復,反應有比較遲鈍一點,如果再延遲就醫,腦細胞受損越多,就越難回復了。

 

維生素B1每日攝取量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建議量,我國建議男性0.8~1.5mg,女性0.7~1.1mg。由於維生素B1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除了均衡飲食之外,也可以服用維生素B群來補充。
 

營養師施璐筠則指出,要避免維生素B1缺乏,每日應均衡攝食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油脂類),減少精緻食物,三餐以全穀雜糧為主食,並養成天天攝取5蔬果的飲食習慣,即可免於維生素B1缺乏。

 

B群食物包括全穀類、堅果類、豆類、牛奶、蛋黃、瘦肉、深海魚類及深綠色蔬菜,如糙米、芝麻、花椰菜、紅蘿蔔、玉米、菇類等,或是沙丁魚、鯖魚、鮭魚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若是專注鎖定B,則可多攝取豬肉、鰻魚、黃豆、花生、糙米、胚芽米。

 

張淑鈺強調,很多長者,當神智或情緒出現混亂時,常被兒女視為失智或正常老化,但原因可能是其他病症,因延誤就醫,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