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學會跟父母「和解」!丁菱娟:親子對立一輩子,還沒和好爸媽就離世…別等失去才後悔

50後學會跟父母「和解」!丁菱娟:親子對立一輩子,還沒和好爸媽就離世…別等失去才後悔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情既有愛又有怨,糾結著依賴、感激、憤怒、不滿和愧疚。然而在中年之後,我們發現父母的生命衰弱得更快,為了無憾,他們應該是我們首先該思考和解與重新找回關係的對象。

 

說到和解,你會最想跟誰和解呢?是朋友、還是另一半,是小孩、還是父母?我有一位朋友說,過了50歲後應該嘗試與身旁的人和解,這句話打動了我。

 

我們活了大半輩子,一定多多少少得罪過人,或無意間傷害了人,也有那些曾經讓我糾結或傷害過我的人,我能否放下?年過50成熟了,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該和誰和解?有生之年可以跟想和解的人和解,的確可以減少一個遺憾,但我認為順序最先的還是父母。

 

因為我們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父母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之間關係,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親子關係、溝通風格都會影響我們的情感表達和人際互動,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尤為深遠且持久。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情既有愛又有怨,糾結著依賴、感激、憤怒、不滿和愧疚。然而在中年之後,我們發現父母的生命衰弱得更快,為了無憾,他們應該是我們首先該思考和解與重新找回關係的對象。

 

50後學會與父母和解,化解彼此遺憾

 

我們總是在年長之後才有能力回想原生家庭,才有智慧去思考父母那一代的生活經驗,探索他們為什麼曾經有那樣的思維。

 

譬如上一代會認為女人應該相夫教子,不要拋頭露面,也因此他們可能基於愛,做出了限制我們發展的事。但無論如何,在我們還小的時候,他們也很年輕,或許有些想法也不成熟,但他們在那個年紀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撫養我們。

 

該如何尋求和解,解開心中的結或愧疚。無論好壞,這些經歷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應該做一個總整理,給自己一個了結。年輕的時候往往不清楚怎麼回事,但當我們年長後靜下心來回顧時,會發現在我們若在父母那個年紀、那個環境下,我們也可能無能為力。

 

因此學會和父母和解,對我們心理壓力及焦慮的舒緩很有幫助。重新與他們建立親密關係與支援的系統,可以提供我們情感支援、安全感和歸屬感,不僅對我們重要,對父母也很重要。當我們步入中年,若心中有憾,應該找個機會與父母和解,尤其是趁他們還健在的時候。

 

 

我曾見過有些人一生都在與父母抗爭,雙方互不示弱;有些人直到父母臨終時才有機會和解,還有一些人甚至還來不及告白,父母便已離世,留下終身遺憾。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我們不該讓這種遺憾在自己身上發生,應該趁一切還來得及時,解決心中的糾結。

 

延伸閱讀:

91歲老母離世「像插頭一拔就走」…陳淑麗:盡力圓滿不帶遺憾走,把每天當最後一天過

 

年輕時彼此對立,為老母修指甲修復關係

 

我年輕時非常叛逆,與母親的關係常常對立。她要我往東,我偏偏往西,連創業時母親怕我吃苦、被騙,也是反對,直到我義無反顧創業,母親又毫不猶豫地幫我帶孩子,不打擾我,扛起我應負的責任,直至她中風。我在她對孫子的愛中,看到了她對我滿滿的愛。

 

她中風後不太想見人,也不願出門,我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有一次,看她腳趾指甲很長,我端了熱水,拿起指甲剪為她修剪。那次,我們都變得溫柔了,聊了許多,忘卻了時間。從此,每週回家幫她洗腳、修剪腳趾指甲成為我們母女之間的對話與和解。

 

我端詳著她瘦弱的腳掌,眼眶強忍眼淚,我瞭解她辛苦了、衰老了,我小心翼翼地修剪,她享受我的服務,我也非常享受這個表達愛的機會。

 

後來,她在世的最後2年裡,腳趾指甲只等我來修剪。這項服務成了我的專屬,我感謝母親給我這個機會,讓我重新接近她,訴說我對她的愛,並撫平我們之間曾經的關係,這對我往後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

 

和解一定包括了接受與諒解,接受我們一路走來遇到的人與事,諒解曾經的無知和幼稚,這些都是讓我們成為今天自己的不可或缺的螺絲釘。我告訴自己,不論什麼心結,都是該反省、該放下的時刻。趁有生之年,好好與身邊的人和解,與過去無知的自己告別,給自己一個無憾的人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