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就你丟我接的回話術?「聽」出3大需求,做成功的傾聽者,快速與對方建立關係

如何練就你丟我接的回話術?「聽」出3大需求,做成功的傾聽者,快速與對方建立關係

傾聽,是溝通表達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行為。說得更具體一點,傾聽是一個「資訊蒐集」的行為。你與別人的對話能不能精準對焦?能否達成有效溝通?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重視資訊的接收與傳遞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傾聽。

 

傾聽能夠接收資訊,當你能夠真正聽出別人傳遞給你資訊當中的內容精華,你才能夠精準地給予回應。所以精準的來源或精準的要素,其實就是來自於你的傾聽功力。當你接收到對方的資訊,要做一個適切的轉化,以同理心去理解,才會有比較理想的回應傳遞給對方。所以傾聽絕對不是隨便聽聽,傾聽得聽出一些東西,要能聽出哪些東西呢?
 

要聽出對方的「感受需求」

 

人對事物的判斷往往來自「感受」。之前我曾提到經濟學經典著作《快思慢想》這本書的核心精神:人的大腦運作其實是感受優先。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買麵包,會走進麵包店,很多人以為是自己的理性思考,決定了要買麵包才走進麵包店,實際上,從大老遠空氣中飄來的麵包香就已經刺激了大腦下指令去買麵包,而不是看到麵包店門口擺放的廣告「有機製作」、「無麩質」才引發想買麵包的動機,渾然不知最初引發購買動機的,是一種嗅覺感受。
 

大多時候, 我們是被感受促成行動, 而我們見到一個人通常也都會有「第一眼印象」,這個第一眼也是一種感受:怎麼無精打采的?看起來好像沒什麼精神?會不會是個不積極的人?⋯⋯我們會有很多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些觀念都來自於個人的主觀感受。

 

感受,很適合在彼此交流的時候,做為建立共鳴或破冰之用。傾聽時,第一要務就是要聽出對方的感受。感受是極度真實且直接的,透過這種最直接的訊息接收,可以快速與對方建立關係。

 

好比說:對方講話的語氣有點疲憊,或是對方透露了昨天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馬上分辨出對方目前的感受,是疲累,還是傷心?是生氣,還是煩躁?當我們聽出這些感受,就可以先以軟性的方式互動,降低對方的防禦機制。這種軟著路作法,可以讓對方感到舒服並貼心,最適合用一開始的溝通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破冰方式。

 


大家想想看, 若是兩個素昧平生的人, 一坐下來就進行商業談判: 聊數字、聊金額、聊效益目標⋯⋯沒有給對方一點抒發感受的機會,也沒有蒐集對方情報的時間,這樣的談判過程很容易僵硬,結果也很容易見分曉,不是失去控制,就是判斷失誤,氣氛很容易劍拔弩張、結局也極易導入一翻兩瞪眼。傾聽不過花幾分鐘,聽出對方的感受,以一種軟性方式破冰,降低對方防禦機制,然後再逐漸對焦,這是對自己有利的商業談判技巧。
 

要聽出對方的「外顯需求」

 

什麼是外顯需求?外顯就是外在的顯現。好比說,孩子說:「媽媽,我肚子餓了。」先生說:「我今天好累,可以先讓我休息一下?」⋯⋯這些就是最明顯的外顯需求。外顯表現都已經講這麼明白了,但就是有人聽不出來。
 

有的人非常自我主義,即便聽到外顯需求,仍會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對方的外顯需求。孩子說:「媽媽,我肚子餓了。」這位媽媽可能現在正在記帳,得等把帳理好了才會想去廚房做飯,於是她便忽略孩子的需求:「那你等一下,我先把這個忙完,我們六點吃飯⋯⋯」母親其實已經知道孩子的外顯需求,但並沒有要配合孩子的意思,而是希望孩子配合自己,這樣就等於忽略外顯需求。
 

能聽出外顯需求的人,一定是有同理心的人。比如先生回到家裡說自己很累,想先休息,妻子如果能同理他,即使自己很想說一件事,還是會忍住,先接納先生的外顯需求:「好,那你好好休息一下。」同理了對方,下一步再讓對方配合自己:「熱水放好了,你先洗個澡好好休息一下,一小時後晚餐準備好了,我再叫你,順便有些事想問問你意見。」一個小時後吃飯,妻子就能把想詢問的事情拿出來講。

 

千萬不要忽視外顯需求,因為對方已經提出來了。比如小孩子肚子餓了,忽略外顯需求並不是很好的做法,可以先接納:「我知道你非常餓,但是媽媽還在忙,你先吃一顆蘋果好不好?我們六點就可以吃晚餐了!」
 

對方有外顯需求,不要迴避,也不應該忽略,先理解接納對方現在的狀況,試著去同理對方,然後再放入自己希望的行為,對方就比較願意配合。

 

要聽出對方的「痛點需求」

 

痛點需求,就是對方想要達成的期待或渴望。想要聽出「痛點需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須用心。有時,客戶不會把事情講得很明白,甚至對自己的需求也只有模糊的概念。這個時候,該如何聽出「痛點需求」呢?
 

如果發現客戶對自己的需求有些模糊,不妨好好跟客戶做需求分析。有效的需求分析,就是一種陪伴客戶釐清痛點需求的過程。如果客戶對需求已經很明確了,可是卻一直拖著沒有下文,那麼可見這個需求對客戶來說,並不迫切需要。

 

 

一旦知道了客戶對於需求的迫切程度,就可以進一步分析馬上做與延遲做的優劣和影響,強化客戶對需求的迫切性,進一步達成更深的共識。當然,有時客戶遲遲不做決定的原因,只是因為想要CP值最高的解決方案,然而現實中這種方案並不存在,這時就要引導客戶面對現實,協助客戶訂出需求的優先順序,幫客戶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到可以達成最大化利益的方案。然後,再透過細微的觀察,找出客戶的長期需求或隱性需求,一步步贏得信賴。
 

想要找出「痛點需求」,勢必要做功課。先去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公司?商業模式是什麼?事前充分掌握資訊,知道該公司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新聞或時事狀態?對談時,再透過傾聽,理解對話背後的真正痛點,才能夠進行符合對方需求的對話。
 

這三種傾聽的方式,提供大家參考。如果可以聽出對方的「痛點需求」,勢必是一位成功的傾聽者。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練出不怕AI取代的說話本事:跟著林慧老師的說話私塾,教你開口說出溫度、信任與效率》,采實文化出版,林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