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我了,早就要他把錢拿出來買台積電,300元嫌太貴,一直說 『再等等,再等等』…現在也不用看了,等下輩子比較快!」小禎氣呼呼地抱怨先生,他們夫妻倆的財務矛盾,向來是老友聚會時不可或缺的話題。
小禎夫妻之前雙薪,家計主要由生性節儉的老公掌管,個性大而化之的小禎也樂得輕鬆。但自從先生提早離開職場之後,兩人頻頻為錢產生衝突。
小禎埋怨先生吝嗇影響生活品質,酸他「我錢還沒花到,可能命先沒了」。她也氣他理財保守不聽勸,錯過股市、房市雙漲大多頭。現在每當同事眉開眼笑談股票又漲多少時,她只能憋一肚子氣。
先生則不滿小禎瞻前不顧後,退休之後要吃老本,當然要能省則省,以後醫療支出會增高,現在不存糧,難道老後要拖垮小孩?
最近一次,小禎氣到把離婚說出口,導火線是夫妻外出因為高溫炎熱而躲到星巴克咖啡吹冷氣,先生打死不點飲料,小禎一直說佔位不消費太丟臉。為了讓她閉嘴,先生乾脆從回收檯上拿別人用過的杯子放在桌上說:「這樣別人以為我喝完了,可以了吧!」
小禎試圖和先生談錢,但先生一談就生氣。想到自己退休後要這樣過日子,她忍不住頭皮發麻。
新婚、育兒、退休3階段,最易為錢吵架
夫妻消費觀念不一樣很正常,新婚、育兒、退休這家庭轉變三大階段,最容易因為錢而吵架。因為這些時候環境同時劇烈變動,而變動就會有壓力。
先生離開職場還在適應新生活,從他的角度而言,未來有諸多不確定性,家庭收入來源變有限,他能夠做的就是把錢牢牢守住,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小禎還在上班,每個月有薪資收入,沒有「只出不進」的焦慮,從她的角度,她還在早出晚歸打拼,目的就是給家人好一點的生活水準。明日和無常,誰先到誰知道?有錢沒命花,她不想要。
從朋友的立場,我幫小禎整理的輪廓是,「先生以守財為家庭付出,他愈付出她愈痛苦,反彈愈大;而她愈要先生享福,先生愈覺得她財務觀念不牢靠,於是更嚴加為開銷把關。」如此,兩人陷入惡性循環。
解開僵局,先從自己改變做起
要改變這惡性循環,總要有人先改變。雖然是老話,但還是要再提醒一次,人無法改變對方,只能從自己改變開始。
小禎聽到這建議,委屈地說:「現在是我賺錢給家用,憑什麼還要我改,這有道理嗎?」
身為老朋友的我就直言,「首先,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其次,誰先受不了,誰先改變。以目前的狀況來看,是妳受不了。」小禎坦承,說離婚只是想逼先生改變。但是這種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何況先生是愛人不是敵人。
要解開惡性循環僵局,小禎要理解自己在這僵局中的責任是什麼?雖然她將錢交給先生處裡,但她不時對財務挑剔與不滿,逼得先生只能更保守避免犯錯。小禎自己冷靜想,先生的確是多半只省他自己。
先生的情緒與感受是什麼,小禎坦言並不理解。在引導下,她試著換位思考,想到先生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公公和大伯都因為拚事業中風,久病多年累積龐大的經濟壓力,身為么子的先生成長過程並不容易。小禎好像有一點懂得,先生超乎尋常的吝儉,其實隱藏有不想要妻小也吃這種苦的心意。
當看到行為深處的善意之後,討厭的行為也就沒那麼帶刺、惹人嫌。
表達肯定心意,才能好好說話
小禎可以選擇一個適當時機,表達對先生心意的理解,讓先生感到自己被重視。當人被支持肯定之後,卸下防衛心,才能真正好好談話。先想好自己想要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好比:生活品質是抽象的,每周一起去郊山走走,是具體的,具體地提出自己的期待。
有些期待能被滿足,有些不一定。不必急著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先從簡單的地方開始,慢慢交換意見。
小禎也可以試著學習理財,投資需要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才不會人云亦云,跟著進出亂了套。有時候我們生氣另一半,其實也因為自己做不到而遷怒。想一想,自己來做會不會更好?
和氣生財,夫妻之間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