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年近七旬的男子,是曾以治軍嚴格聞名的晨星半導體前董事長梁公偉。在他領軍的時代,晨星在電視晶片市場獨占鰲頭,在中國白牌市場的手機晶片,則與台灣IC設計一哥聯發科對戰,「大小M」打得不可開交,小M晨星一度被大M聯發科視為潛在威脅者。
沒想到,晨星決定與聯發科合併,梁公偉淡出公眾視野;直到二○二四年,面板驅動IC設計公司ITH(前身為奕力科技)在台重新上市,他以董事長身分再現江湖。
回歸IC設計界,收斂起熟悉的銳利鋒芒,梁公偉吹薩克斯風時眼微閉,享受當下的姿態,似乎在說「退休」這七年「我可忙著」。
確實,除了擔任ITH董事長,梁公偉至少還「斜槓」到社會企業、舞台劇製作,參加合唱團、學薩克斯風……,難怪接受本刊專訪時他說,「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做!」
過去,梁公偉領軍下的晨星有「竹科最爆肝公司」之稱。員工早上八點上班,通常做到凌晨才能下班,離開時抬頭果然滿天「晨星」。
而一二年晨星被聯發科併購,起初幾年仍維持獨立營運,由梁公偉負責,日子高壓忙碌如昔,下班回到家,手機訊息叮噹響不停,郵件也不斷進來,總要忙到半夜一、兩點才能睡,一早再被鬧鐘叫醒,趕著出門上班,「那時候的我,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他回憶。
很多半導體同業朋友聽完我現在的經歷,都是目瞪口呆,沒想到外面這麼多東西。
對抗退休症候群
被彭双浪鼓舞 參加薩克斯風公益演出
這樣的生活,直到一八年兩家正式合併一夕改變,梁公偉解甲歸田,忙碌的日子突然變為極閒,「就像在賽車時跑最快的車子,突然要你停下來,會受不了這樣的狀況。」意識到可能出現退休症候群,「我得替自己安排做一些事來調適……。」
於是,梁公偉除了安排遊山玩水之外,開始重拾興趣,參與台大校友合唱團,和朋友一起組樂團、練團、租場地登台表演。
熟悉梁公偉的人都知道,他不僅愛唱歌,歌喉更是出名的好,每逢尾牙、朋友聚餐必定會高歌一曲。當年離開台積電、創立晨星前,他在離別尾牙上高唱《鼓聲若響》,以歌寄情。回首當年,再看今朝,曲目改了,他笑說,「我現在在尾牙不唱《鼓聲若響》了,都唱茄子蛋的《浪子回頭》。」
薩克斯風是在梁公偉退休後,重新進入他的生活,他透露,起源跟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有關。彭双浪深深為薩克斯風著迷,甚至還去考了新竹市街頭藝人證,在「好康道相報」的心情下,彭双浪大力鼓吹身為供應商的梁公偉一起學,甚至提議在彼此尾牙上交換演出。
梁公偉笑說,他口頭答應後,開始跟著彭双浪的薩克斯風老師上課。只是起初工作忙碌,課上得有一搭沒一搭,也疏於練習,為了怕出糗,他在友達尾牙沒有登台演出,這個未兌現的約定,也一直記掛心上。
退休後,梁公偉重新拿起薩克斯風,但他怕練習時吵到太太,也怕被鄰居投訴,總是開車到新竹各大風景區,找人煙少的地方練習,對他而言,「吹薩克斯風就像是唱歌,我把它當成另一種唱歌的方式。」愈吹愈喜歡,他甚至跑到台北拜師學藝。
彭双浪也說,梁公偉的演奏技巧進步非常快,「幾乎達到專業水準。」只要彭双浪舉辦公益演出,梁公偉都會參與。
當初梁公偉(左)拍板讓晨星嫁入聯發科,消息一出震驚市場,右為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圖/攝影組)
用科技業經驗投入社企
只要有意義就參與 出錢更花時間指點
除了薩克斯風,梁公偉也找到另一個重心——公益投資。晨星時代,公司就曾透過基金會捐助幫助偏鄉學子,「可惜,這些學生後來沒有繼續升學。」他認為,公益不能是One Shot(一次性)捐助,「否則被接濟的人,又會回到原狀。」
為此,梁公偉投身專門投資社會企業的「活水影響力投資」(以下稱活水社投),擔任投資人、顧問,在他看來,社企兼具營利與公益理念,能促進就業、幫助地方繁榮,值得投入。此刻的他,不再是汲汲於出征的將軍,而是指路的嚮導,為踏上征途的新軍,指引方向。
活水社投董事長鄭志凱指出,五年前開始,晨星先後投資了三個活水社投的創投基金,無論投前評估或投後管理,他都樂於參與。
從晨星時期為了事業披星戴月地衝刺,到現在有餘力成為「教會對方釣魚」的教練,梁公偉說,「社會企業需要幫忙的時候,我會跟他們接觸、互動,彼此是比較長期的關係。」不過,兩者大不同,半導體業經營問的是「要賺多少、怎麼成長」,社企先求自給自足,再談更上一層樓。梁公偉曾表示,「科技業創業可能有模式可以參考,社會創新需要無中生有、更有延展性,挑戰是不一樣的。」
鄭志凱觀察,許多科技投資人只在乎公司未來成長性有多大,會認為投資小公司沒意思,「但梁公偉認為只要有意義就願意參與,比如,他就花很多時間在科學養雞團隊岩生築見。」
此外,梁公偉不只出錢,也行動支持新創業者,鄭志凱表示,「對許多投資人來說,投錢容易、花時間難,但他樂意定期與社企見面討論,也願意擔任公司董事。」
活水基金所投資的微電能源董事長王愍廸就分享,梁公偉與公司開會時,「一再地挑戰我們的商業模式與企業核心能力,問我們如果在一個硬碰硬的領域裡面,我們的技術是否具有競爭力。」
梁公偉的「靈魂拷問」,讓王愍廸不斷審視自己的技術、整理出核心競爭力,思考「在一個不考慮台電、經濟部能源署特殊規定下的環境,要如何勝出。」如今,微電能源的太陽能案場整合服務業務,不但在台灣發展順利,也成功進軍海外,二四年並登錄興櫃市場。
王愍廸說,梁公偉對新領域懷抱好奇心,「他不以前輩或者導師自居,面對陌生的再生能源領域,總是有問題就發問,同時又能迅速整理歸納,組織出他的見解,甚至再拋出來討論。」他觀察,「Wayne(梁公偉)從來不給自己貼上任何標籤,而是渴望更理解這個世界的人。」
參與活水社投,為梁公偉打開新世界,走出熟悉產業,接觸不同的天空,「其實滿有趣的。」他形容,過去投身的科技產業猶如獨立、完整的象牙塔,公益投資為他打開很多扇門,「我學到不少新玩意兒,比如網路、電商、農業公司,很多半導體同業朋友聽完我現在的經歷,都是目瞪口呆,沒想到外面這麼多東西。」
熱愛音樂的梁公偉,近來又把興趣延伸至音樂劇,擔任起影視、舞台劇投資公司大清華傳媒董事,董事長成群傑記得,當梁公偉發現藝文產業經營不易時驚呼,「這樣怎麼賺錢?」
梁公偉表示,雖然與舊時同事聚會時,大家總會懷念晨星這家公司,「但其實現在也沒關係,因為這樣我才有時間去爬山。」(攝影/唐紹航)
打開新世界重燃文青魂
學網路、電商、農業 還跨進舞台劇
他並不只擔任「陽春」董事,而是積極出點子,建議去取得國際知名的舞台劇授權在台公演,藉由搬演名劇來創造獲利,同時能培育新創劇團。即使滿滿「文青魂」,工程師出身的梁公偉,仍不忘提供務實建議,運用在劇團。
鄭志凱形容,很多創業者都是在爬完第一座山(滿足事業心)後,才會開始追求多元的目標、攀向第二座山,梁公偉卻能同時探索兩座完全不同的湖(尖端科技、社會影響),並優游其中,「這兩個圈子讓他獲得不同的滿足,豐富了他的生活。」
蟄伏多年再現江湖,梁公偉心境已然不同,他笑說,「你不覺得我現在看起來沒什麼壓力嗎?壓力都轉移到聯發科董事長身上了!」如今的他,每周至少保留一天處理ITH的公務,其他時間優游於公益、音樂、社會企業之間,不但能睡到自然醒,生活擁有更多餘裕,從容而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