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營養師張淑君建議,白飯煮熟後稍微放涼,立即冷凍保存,這樣不僅能減少長者每餐煮飯的困擾,還能增加白飯的「抗性澱粉」含量,有助於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對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及年長者特別有幫助,也能達到方便與惜食的目的。
張淑君特別設計一道「高纖炒飯」食譜,裡頭用到的食材都很適合年長者,作法也很簡單:
食材準備:白飯或糙米飯(1碗量)、雞蛋1顆、乾香菇、生香菇、鴻喜菇適量、絞肉適量、青蔥、新鮮蔬菜適量。
▲高纖炒飯食材備料。圖/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提供
簡單 4 步驟,輕鬆做出健康高纖炒飯
1.準備冷凍飯:將糙米或白米煮熟後,平鋪放入保鮮盒中,冷卻後冷凍保存。使用時稍微解凍,能夠撥開米粒即可。
2.炒香菇與絞肉:鍋中倒油,放入泡水後的乾香菇、生香菇、鴻喜菇等菇類炒香,再加入絞肉拌炒至熟,盛出備用。
3.炒蛋備用:將雞蛋打散入鍋,炒熟後盛出備用。
4.炒飯:鍋中熱油,加入冷凍飯炒散,接著放入炒好的菇類、絞肉、青蔥、新鮮蔬菜,最後加入雞蛋,拌炒均勻調味,即可完成!
▲圖/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提供
為什麼選菇類?這些營養價值你一定要知道!
●富含膳食纖維:助於腸道蠕動、預防便秘,長者不再困擾!
●富含多醣體:助於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氧化,對健康大有幫助!
※ 小提醒:高尿酸患者(痛風)應適量攝取。
張淑君建議,家中若有長者行動不便,無法天天採買新鮮蔬菜,菇類保存時間較長,比葉菜類更耐存放,適合囤放在冰箱中,需要時搭配冷凍白飯、蛋、肉絲、新鮮蔬菜,就能輕鬆變化出高纖、均衡、營養又美味的健康餐點。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常認為菜放涼再放冰箱,其實7~60℃是細菌迅速繁殖的危險溫度帶,食品不宜在室溫下存放過久,建議將熟食降溫至約60℃(微熱但不燙的溫度)後,即可放入冰箱冷藏。若製備的份量太多難以一次食用完畢,建議分裝後冷凍,並只將需要的份量進行復熱,避免重複加熱再冷凍。
另外,千萬別等「吃剩」才把剩菜冰起來,因為菜肴沾染到口水,將增加細菌汙染的風險,理想的作法應該是煮好就先分裝到餐盒內,而不是餐後才把剩菜裝入。營養師提醒,冰箱的功能僅是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並不具有殺菌功能,熟食冷藏最多1到2天,不要超過3天,冷凍期限也頂多一個月,過期就要處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