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追求「晉升」,還是「升等」?
在我剛入職的五零年代,都普遍以年資來評定報酬,所以做得久,就會獲得升遷。上司大概都是年長的男性,那也是個會在乎同期當中誰先升遷的時代。
隨著升遷,薪水也慢慢地提升,那也會成為一種工作的動力。
但三、四十年後,依年資升遷的制度瓦解,來到更重視成果的時代。如此一來,光是長年工作,也無法自然地晉升,漸漸地,年輕的上司或女性上司的出現,也不足為奇了。
在公司內部,除了「升職」之外,還有一種名為「晉升職級」的制度。
這是根據員工的能力,依照公司內部規定授予與職稱無關的「職能資格」,例如從1級升到2級等,代表職級(等級)的提升。
晉升職級與年齡或性別無關,而是基於員工在工作執行能力上的成長與提升。此外,職級的晉升也是衡量員工是否具備升職資格的指標之一,因此與升遷類型的發展方向有部分重疊之處。
當你對公司感到不滿,或對自己的職涯發展感到迷惘時,不妨思考一下,對自己來說「升遷」比較重要,還是「升等」更有價值,弄清自己屬於哪種類型,或許會有所幫助。
以前我曾有個女性下屬因為晉升的煩惱私下來找我討論:「我一直很努力,但無法升遷。」
不過,就我所見,她似乎是那種更看重職級晉升的人。
我問她:「你對自己的工作應該相當有自信吧?」她馬上回答:「是的,我很有自信。」
我接著說:「既然如此,那就別太在意,也無須用有沒有升遷來評價自己。不如專注於提升自我的專業能力,努力將自己的技能提升到足以讓大家驚豔的程度。如果因此還獲得升遷,就當作是額外的驚喜吧。」
她似乎聽進去了,整個人豁然開朗。
其實我自己也比較偏向於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我並不渴望頭銜或升遷,而是希望能將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極致。
在公司這個組織中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從中感受到成長,這種滿足感是無與倫比的。
順帶一提,我們的公司當中,每年都會頒獎給當年表現傑出的員工「最優秀獎」、「優秀獎」、「新人獎」。
判斷基準就是年資和工作成績評比各占一半。會加入年資為評斷標準,也是為了避免完全以成果來論定。這樣一來,無論是追求升遷或升等的員工,都有機會得到鼓勵。
在年輕一代中,似乎有越來越多人既不關心升遷,也不關心升等,而是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和家人共度的時光。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我認為以「工作與生活平衡為重」的態度來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的確,與五、六○年代經濟高速成長時的「拚命上班族」不同,現在已經不再是可以犧牲生活與家庭,單純以工作為先的時代。如果最終因為過勞而死,那就得不償失了。
工作是為了充實每日的生活,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幸福,因此我認為過勞死是本末倒置了。
不過話說回來,假如因為獲得升遷而加薪的話,對生活和家人也都會帶來好處;當然,如果升等而提升自信,變得更加積極正向,也一樣對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發揮正向的作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並不意味著要徹底放棄升遷或升等的期望,也不應該以消極的態度去面對,如果只是默默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以不被開除為目標,這樣的態度其實是相當可惜的。
隨著AI化和機器人化的進化,圍繞在有限工作數量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而消極面對的人便很可能會失去立足之地。
即使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的工作時間算來,一個人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是在職場中度過,因此,不能小看這段時間的利用,有必要好好去思考如何充分而積極地度過。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升遷和升等就成了很重要的動力。
(本文摘自《百歲上班族的幸福工作術:年齡不是問題!我活得很好,是因為做著喜歡的事。》遠流出版, 玉置泰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