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法的投資七守則 「Mr. Market市場先生」也甘拜下風的「投資先生APP」
其中第1點和第2點是大部分價值投資人都能努力做到的事,唯獨第3點是常被人誤解為與價值投資相悖的概念,被視為一種交易行為。我相信應該也有許多的投資高手都是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驗,來處理這樣的問題。至於我自己則是運用「七分法」來解決,也就是將投資帳戶各自獨立為七個的一種交易機制,藉此掌控這個問題,而且確實也得到顯著的成果。
七分法是由七個股票交易帳戶獨立進行交易時啟動,這個看似簡單的做法,對股票投資的過程和結果能夠帶來驚人的影響。不僅可以實現被視為價值投資的同義詞,而備受關注的長期投資,還能在股價下跌時,透過短期交易來創造現金流量。此外,也讓我搖身一變,成為原本不敢妄想掌握市場時機點的高手,同時也鍛鍊出不會再為股價漲跌而大悲大喜的強大心理素質。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透過操作劃分獨立的股票帳戶,讓投資作業得以獨立進行,才有了這樣的可能。
以下要介紹的七分法實戰投資策略,不過是入門指南。我的意思是,每個人的投資能力都不一樣,股票投資上的目標報酬率和預期報酬率自然會有所不同,投資的傾向與耐性也都不盡相同,希望大家在理解這個概念之後,都能把概念轉化為適合自身的投資方式。
為了制定更系統化的實戰投資策略,我設定一個虛擬的股票投資人—「投資先生」(Mr. Investor),他是股票投資的入門新手,持有資金不到1億韓元,耐心和心理素質是一般水準。
葛拉漢虛構了一個人物用來比喻股票市場,稱為「市場先生」(Mr. Market)。市場先生每天都會提出一個價格,他提出的價格有時候低,有時候高。投資人可選擇以他提出的價格去交易,也可以置之不理。市場先生是一個情緒反覆無常的躁鬱症患者,一旦受到他波及,追隨他的投資人也會出現相同症狀的可能性極高。
然而,受投資機制控制的投資先生則是不但不附和市場先生的反常行為,反而會利用這一點來創造收益。不過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必須遵守以下七大守則:
1. 長期投資帳戶的投資比例必須維持在40%以上。
2. 不使用槓桿效應(信用貸款、融資交易)。
3. 長期投資帳戶的目標報酬率必須設定在10%以上。
4. 個股的初始買進金額必須限制在該帳戶投資資產的5%以內。
5. 當前帳戶的股票投資虧損率超過3%時才可以追加買進。
6. 追加買進的金額必須與初始買進金額一致。
7. 不設定停損點。
原則1:長期投資帳戶的投資比例必須維持在40%以上
為了分割獨立為7個投資人,首先需要7個股票帳戶。為了方便起見,最好是所有的帳戶在同一家證券公司開戶,你可以理解成在一家銀行開設7個帳戶。
準備好7個股票帳戶之後,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個帳戶存入資金,以便開始實際操作投資,也就是進行投資資產的分配。第一個帳戶主要作為長期投資帳戶,其餘帳戶則用於短期交易。總資產的40%放在第一個帳戶,其餘60%分配在其他的帳戶上,這是長期投資和短期交易之間的比例。
如前面所述,這個比例隨時都可以依據個人的投資目標和傾向做調整。只是對投資經驗尚且不足的投資先生來說,我想4:6的比例是較為合理的分配。以下會用更具體的說明向大家解釋。
長期投資帳戶部分,建議將投資資產的分配比例設定在40%以上,最少也要設定在30%以上。長期投資帳戶的「長期」並不是指投資期限,而是應該理解為「長期的報酬率」。
舉例來說,假使某檔股票的年度目標報酬率為10%,當你透過第一個帳戶購買這支股票,便意味著可能會持續一年,或是目標報酬率達到10%時,才實現獲利。
萬一實現收益的時間拉長,在一年後仍未達到目標報酬率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將目標報酬率提高20%,而不是繼續再等待一年;或者雖然沒有達到目標,但是如果已經有獲利產生,就要實現這個獲利。此外,在股票買進後一個月內,甚至是半天內就達到10%目標報酬率的情況下,也是實現獲利的最佳時機。
原則2:不使用槓桿效應(信用貸款、融資交易)
分配資產時還要注意一件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依賴信用貸款和融資交易等槓桿效應。
用於投資的資金必須100%是自己的錢,即便是100萬韓元,也都應該是可以放著投資,短則一年,長則五年都不需要提領的閒置資金。原因在於,如果不是自己的錢,長期投資帳戶的資金會被綁死自然不在話下,就連短期交易帳戶的資金也有可能會長期占用。這個觀念不僅是安全投資的基本,也是為了日後投資資金的增加預先做好準備。
即便現階段資金不足以投資,如果每個月都有薪資或事業上的收入,那麼選擇定期定額投資作為資產的分配方式,也是不錯的做法。
不過,即使是做定期定額投資,投資資產的分配也應該與最初的設定保持一致性。好比說,如果是將長期投資帳戶和短期交易帳戶的投資資產分配比例設定為4:6,每個月100萬韓元的定期定額投資資金,也要分別以40萬韓元和60萬韓元的比例存入個別帳戶,保持一樣的比例。
雖然還有所謂的負利率貸款等,至少可以延長三年以上還款期限的銀行長期貸款,可以借用作為投資資金,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用閒置資金來進行投資規劃。
原則3:長期投資帳戶的目標報酬率必須設定在10%以上
完成資產的分配後,接下來該做的是,要設定希望透過股票投資獲得的預期報酬率或目標報酬率。
對我來說,長期投資的目標是資產增值,而短期投資的目標則是創造現金流量。因此,如果你是投資先生,最好把長期投資的目標報酬率設定在10%以上。如果你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或者應該可以達到更高的報酬率,將年度目標報酬率設定得更高一些也不錯。
另外,每檔股票的規模和未來成長性都不會一樣,所以為每檔股票設定不同的目標報酬率是一個好主意。只是如果沒有明確的依據,僅僅是基於想望而設定的目標,對投資並不會有所幫助。因此,對於欠缺投資經驗的投資先生來說,我建議統一設定在10%左右。
原則4:個股的初始買進金額必須限制在該帳戶投資資產的5%以內
七分法並不是買賣股票的方法,而是一種建立投資機制的方式。因此,即便投資資金的規模增加了,重要的是盡量將目標報酬率降低的錯誤減到最低。
長期投資帳戶的資金分配上,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這個必須遵守的原則就是,個股的初始投資金額不能超過該帳戶投資資產的5%。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個投資人有1億韓元的資金,他的長期投資帳戶和短期交易帳戶的投資資產配置比例是4:6,也就是他的長期投資帳戶的資產是4,000萬韓元(約新臺幣100萬元)。4,000萬韓元的5%,也就是200萬韓元,這個金額便是投資先生在個股上可以運用的最大金額。
這不僅是分散投資中的重要原則,對於未來有效執行短期交易資產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七分法的基本運作機制是,當第一次買進的股票價格下跌超過特定比例的情況下,按照這套機制的運作模式,投資人最多可以有六次追加投資的機會。因此,如果初始買進的規模過大,會影響到後續追加買進的運作。
原則5:當前帳戶的股票投資虧損率超過3%時才可以追加買進
七分法的投資策略所指的追加買進,和所謂的加碼攤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概念。雖然加碼攤平是基於為了已購買的股票下跌時降低平均成本,但七分法的追加買進卻是「要以更便宜的價格入手好股票」。
當1號帳戶以100萬韓元首次買進的股票,價格下跌5%以上時,對2號帳戶來說,是可以用比1號帳戶便宜5%的價格買進該股票的好機會。因此,完全沒有必要基於降低平均成本,而投入比首次買進時還要多的資金。
同樣地,當2號帳戶如果也發生股價下跌5%的情況時,此時3號帳戶只要明白,可以用比1號帳戶整整便宜10%的價格入手好股票就夠了。
只用分割帳戶來處理股票交易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買到比之前便宜的好股票,所以無所謂」、「股價下跌,損失慘重」,諸如此類自相矛盾的想法。但是當你透過獨立帳戶進行交易時,因為只需要考量接手的另一個投資分身的立場,這時候就能體會到自然而然做到自我調整心態的奇妙經驗。對1號帳戶和2號帳戶而言,雖然是難過的事,但對3號帳戶來說是一個好機會。
這套模式在獲利了結時,同樣也能發揮作用。當3號帳戶追加買進股票後,假設股價反彈3%,這時候1號帳戶和2號帳戶可能還在虧損狀態中痛苦煎熬,而3號帳戶就可以心存感謝這3%的獲利,然後果斷地獲利了結。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瞬間,市場先生就成為投資先生的囊中之物,因為這時候無論股價是漲是跌,結果都會皆大歡喜。此時的投資先生從此被賦予了無論在任何的股價波動下,都能不受干擾地持續發揮投資的力量。
原則6:追加買進的金額必須與初始買進金額一致
七分法的基本原理是,將長期投資帳戶和短期交易帳戶分開獨立操作,同時盡可能發揮這兩種投資形式的優勢。為了讓這個機制為我們帶來獲利,必須透過短期交易來充分保障長期投資上的所需。
基於這樣的意義,短期交易帳戶部分應該更著重「實現獲利」,而非「獲利的大小」。為了防止過快進行額外投資,導致所有帳戶都用於長期投資,帳戶之間的購股平均成本部分,差異越大,就會越穩定。不過,假使將買進的平均成本差異設置太大,可能會不容易掌握短期交易的時機,因此根據個別股票的規模和價格波動趨勢,進行有效調整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為投資先生提供,適合各個帳戶投資時機的建議。當1號帳戶首次購入的股票股價大概跌到3%左右時,2號帳戶就要開始買進;當2號帳戶的股票出現5%左右的虧損時,3號帳戶就開始買進;其他帳戶的購股時機可以此類推。
許多股票投資人可能都不會喜歡被困在「箱型區間」的市場先生,假使股價在尚未達到獲利區間的價格範圍內,卻陷入箱型區間的情況下,投資人最後可能會失去耐性,並且採取最糟糕的停損措施。
但是對研發出七分法投資策略的投資先生來說,這個盤整區間反而是實現收益的好機會。因為在6個帳戶中至少會有一個投資分身可以持續體驗自己在這一頭賣出下跌股票的同時,另一個分身就趁機買進上漲股票的美好經驗。
當追加買進的時機點到來,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是否要追加買進?」這時候不一定非要把握這個時間點,即便一開始就想好前一個帳戶下跌5%以上時要追加買進,其實還是要視情況判斷要不要遵守這個5%的原則。因為如果未能及時把握時機,等跌到10%時再進場追加買進也無妨。
根據股票的種類、市場情況和相關議題,延後買進時機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說,只需要心裡有個底,「前一個帳戶的報酬率下跌5%以上,就應該考慮追加買進」,但是不代表一定要這麼做。
簡單來說,追加買進的時機雖然是需要遵循的原則,但是「等到跌幅再大一點才要買進」,或是「完全不再追加買進」,則完全取決於握有追加買進機會的投資分身的判斷。
除了1號帳戶這個長期投資的分身以外,其餘帳戶的投資分身都同時具備「可以低價買進的機會」和「不買進的權利」。這是在股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無痛享受「不買股票的好處」的好方法。
原則7:不設定停損點
投資標的最好是像美元一樣穩定的對象,七分法投資策略才能有效運作。這個機制源自於美元投資,也是因為美元資產這種具有明顯的下跌趨勢,並且沒有破產風險的公司股票及其股價模式,與七分法投資策略十分相稱。
如果從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和費雪的投資喜好來考量,比起重視成長性公司價值的費雪式投資策略,葛拉漢重視的則是股票的低本益比和低淨值比、穩定的財務績效的投資方式,更適合七分法投資策略。
七分法投資策略更重視投資對象的財務穩定性,而非發展潛力,原因在於可能導致該系統無法有效運作的狀況是「公司破產」。根據我迄今使用這個系統的投資經驗,它確實能夠實現避免虧損的安全股票投資。
這個系統當然也有使不上力的時刻,就是公司下市,這種投資對象失去價值的情形。換句話說,即使股價長期下跌,只要公司不倒閉,還是有機會獲利,這也是支持最後一個投資原則——不設定停損點的依據。
由七分法自動掌控的幾件事七分法是為了掌控投資股票的過程中,許多不利因素的「我」,而被創造出來的投資系統。當初只是想要改變錯誤的交易模式,而做出來的這個小嘗試,連我自己也沒想到後來能把這麼多事都帶向積極的一面。在此列舉迄今為止,本身實際驗證過的七分法投資策略的優勢。
1. 分批買進:基本上,當1號長期投資帳戶裡首次購入的股票價格下跌時,才能運用另一個分身帳戶追加買進,因此自然而然地實現穩定的分批買進。以追加買進的金額不能多於首次買進金額的原則為前提,根本上絕佳地杜絕了隨波逐流的交易情況。
2. 分批賣出:以不設定停損點為原則,股價暴跌只會提供以低價追加買進的機會。我自己也很難遵守暴跌時買進、暴漲時賣出這個非常基本的投資原則,但是經由七分法投資策略,卻能很自然地遵循。
此外,在採用這套系統的情況下,停損的原則無法成立,是因為系統會將你導向自然而然地遠離那些無法確定的、高風險的股票,協助你具備理想的選股眼光。
3. 現金比例:當1號長期投資帳戶中首次買進的股票必須下跌3%以上時,2號至7號短期交易帳戶才能買進特定的股票,遵守這個原則就能自然而然保留手邊的現金。股市下跌才能透過追加買進降低現金的比例,上漲時也才能透過實現獲利來提高現金的比例。七分法系統能夠實現高價賣出、低價買進,這種理想的股票投資模式。
4. 長期投資:如同前面多次提到,「長期投資是好的,短期投資是不好的。」這是不必要的觀念,有「達成目標報酬率是好的,達成報酬率之前放棄是不好的。」這樣的觀念也就夠了。要達成目標報酬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耐心,或許這就是「長期投資」一詞可以概括一切投資的原因吧!
作為投資人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讓時間成為自己的盟友。之所以很難做到這一點,我想是因為需要有耐心的關係。從投資的耐心是指忍耐欲望和恐懼的角度來說,想要實現長期投資無疑必須具備驚人的功力和經驗。
從這樣的角度而言,七分法的投資分身是能同時控制欲望和恐懼的一個好方法。想要滿足獲利的欲望可以透過短期交易來解決,害怕股價下跌的恐懼就交給具備充分的能力,可以追加買進的2號至7號帳戶的投資分身去克服。
5. 分散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之所以讓人覺得困難,是因為對於自認為買對了的投資對象缺乏信心。對投資對象的信心是來自於分析個股的能力,這種能力涉及預測投資對象的發展潛力,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是非常高難度的事。
正因如此,價值投資和集中投資通常是相輔相成,因為個人投資人如果要理解,並應付各種股票的價值,從物理角度而言,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這意味著缺乏個股分析能力就無法進行價值投資,也代表著如果要進行價值投資,將無可避免地暴露在集中投資的風險裡。換句話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一般投資人都很難正確地駕馭價值投資。
基於這些原因,我考量過如何透過分散投資的方式來進行價值投資,最後也順利做到運用系統去掌控以財務績效為基礎的量化,也就是計量價值投資。七分法正是能夠實現這種「分散價值投資」的投資系統。
(本文摘自《社畜翻身投資筆記:報酬率32%!靠獨創資金7分法滾出1.5億,不怕漲跌、不會賠錢,邁向財務自由》商周出版,朴成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