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比慶祝貴!起家厝公寓成「無梯地獄」,身障母出門「低消1600」:樓梯成高牆「出門太不方便了」

出門比慶祝貴!起家厝公寓成「無梯地獄」,身障母出門「低消1600」:樓梯成高牆「出門太不方便了」

蘇媽媽今年66歲,住在台北一棟沒有電梯的老公寓三樓。

領有身障手冊的她腳不太能走了,年輕時還撐得住,現在就算拄著枴杖,也沒辦法自己上下樓。偶爾遇到鄰居問她怎麼沒出門,她只會笑笑地說:「最近腳比較沒力。」

那天是母親節,家人說要帶她去餐廳吃飯。她說好,但表情有點猶豫。出門時,她坐在門邊等著預約好的長照車和爬梯機來接。每次出門要花1,600元──對現在的她來說,那不只是錢,還是一種心理負擔。

雖然她沒親口說過,但大家其實都知道,她不常出門,不是因為不想,是因為太麻煩了。

她住的那間房子,是年輕時夫妻倆省吃儉用打拼買下的,當時給了她安全感,現在那幾道台階成了一道牆,把她和世界隔開。她沒說過自己寂寞,只淡淡地說一句:「樓梯太高了,年紀大了,出門……就不方便了。」

 

歡慶母親節,真的快樂嗎?

 

母親節剛過,相信不少人都帶著家人們一同聚餐,好好犒賞辛苦了一整年的媽媽,感謝媽媽辛苦的付出。雖然出門聚餐是一件樂事,但有些媽媽在出門前卻得先「渡過難關」──上下樓梯。

 

今年66歲的蘇媽媽領有中度身障手冊,年輕時靠枴杖尚可行走,但年過60後隨著老化和肌少症等原因,導致腿部無力,常常腳一軟就倒下去,平時在家都靠輪椅行動。由於住在老公寓三樓,她幾乎無法出門。原本預想的老年退休生活──出門買買菜、與街坊鄰居聊天等,如今都化為泡沫。

 

就連偶爾想轉換心情、外出慶祝節日,每次都得打電話預約長照車行及爬梯機服務,才能安全下樓。一般餐廳或咖啡店會有低消,對於蘇媽媽而言,她光是出門就有「低消1,600」(爬梯機上、下樓費用),更打壞了出門的心情。

 

在老化與病痛的折磨之外,蘇媽媽最大的無力感不是來自病情本身,而是「想出門卻出不了門」的無奈。其實像蘇媽媽這樣住在三樓、無電梯老公寓的長輩,在台灣不是少數。

 

無電梯老宅逾111萬戶,長輩出門成難題

 

據內政部住宅及不動產資訊網指出,截至2024年第2季,全台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3年,其中屋齡在50年以上就有111萬戶;屋齡逾30年的則超過515萬戶,佔比更高達55.7%。換言之,每2間房子就有一間屋齡30年以上,其中以台北市老屋比例最高,佔比達72.79%,都更的速度都追不上房屋老舊的速度。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位超過65歲,這些為家庭努力一輩子的熟齡者,有許多人就跟蘇媽媽一樣,至今仍住在年輕時買的起家厝──如今上下樓都得靠意志力撐住的老公寓裡。

 

年輕時夫妻倆省吃儉用打拼買下的小公寓,當時給了蘇媽媽安全感,沒想到老了以後,抵達三樓的那幾道台階成了一道牆,把她和世界隔開。她沒說過自己寂寞,若家人提出推輪椅帶她出門走走,她也只淡淡地說一句:「樓梯太高了,年紀大了,出門……就不方便了。」

 

那時候還年輕,以為上下樓就是「一小段樓梯」,但當年紀漸長、肌肉流失、膝關節退化,這幾層樓梯彷彿成了擋在家門口的「高牆」。無論是母親節、過年或只是想去巷口吃碗麵,都成了問題。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負擔得起每次「出門低消1,600」的代價──這不只是錢的問題,還會給長輩一種「自己出門成本太高、乾脆不出門」的挫敗感。

 

不少長輩更因此抗拒出門,成日待在家裡,減少與外界接觸、拓展社交人脈、聊天活絡大腦的機會,不知不覺間增加了提早失智的風險。

 

 

長照2.0服務:長照車與爬梯機

 

面對這類問題,政府也提出解方,長照2.0中規劃由地方政府選擇轄內優質單位並簽訂特約,民眾可購買或租賃履帶式及撐桿式「爬梯機」作為長輩出門上下樓梯的首選,對於多數無法增建電梯的老宅來說是一大福音,不用爭取全數住戶同意,費用也便宜許多。

 

家中有長照家屬,或者行動不便無法自行上下樓的民眾,都可選擇自費至長照車行預約爬梯機來「接送」被照顧者上下樓。目前行情為單趟計算(上樓、下樓等於兩趟),費用普遍如下:

 

公寓二樓:700元(單趟)

 

公寓三樓:800元(單趟)

 

公寓四樓:900元(單趟)

 

公寓五樓:1,000元(單趟)

 

如有長期需求者,也可至衛福部長期照顧司申請長照2.0輔具輔助,輔具中心治療師、長照個管師到府評估,經評估核准後,可部分補助爬梯機單次服務費,自費額分別降至:

 

公寓二樓:310元(單趟)

 

公寓三樓:310元(單趟)

 

公寓四樓:410元(單趟)

 

公寓五樓:510元(單趟)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口老化,附有爬梯機的長照車供需不平衡,且須於3~14天前預約,對有突發需求的家庭來說,很難馬上得到幫助,因此建議平常就可多留意這方面的資訊,多儲存幾間與政府配合的長照車行以備不時之需。

 

 

在地安老,不想成為下流老人

 

蘇媽媽曾說:「打拼了數十年,幾乎花光了錢在還房貸,好不容易有個棲身之所,在宅終老是我的心願,如今無法正常出門,我像被樓梯囚禁一樣,爬也爬不出去……」

 

的確,許多無電梯老公寓無法提供無障礙空間確保長輩的出入平安,需要由同住親人或聘請看護陪伴老人上下樓以確保安全,另外也可善用長照服務,讓每一個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順利被社會安全網給接住,即使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了,長輩們依然能出門看看老後的風景。

 

以屋換屋,生活更便利

 

為解決這類居住問題,國家住都中心於2021年正式啟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第3期計畫,特別新增「以屋換屋」方案,鼓勵身障者及銀髮長輩搬遷到有電梯的房屋,上下樓更順暢無礙,並且享有相同優惠。

 

名下有一戶房產的身障朋友或65歲以上長輩,即可申請入住政府推動的包租代管社宅,只要是在同一縣市,就能用「以屋換屋」的方式,把原本的房子交由業者協助出租,自己搬進有電梯、生活更方便的大樓。

 

▲社會包租代管333。(圖/內政部營建署提供)

 

這樣不只住得更舒適,原房產還能出租賺租金,享有和其他房東一樣的優惠。政府希望透過這項措施,幫助更多人安穩生活,也讓租屋市場更安全、更有保障。

 

但願,老後人生的風景不只存在於心中,而是真正能被看見、被抵達的日常。不論是家庭、社區,或是政策與制度,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照顧網的一部分。當環境更友善、支持系統更健全時,那些因為樓梯、費用或交通困難而被困住的日子,也會慢慢被打開。期盼未來,無論年紀多大、腿腳多慢,每一位長者都能自在地走出家門、安穩過生活,在熟悉的街景中,繼續與世界相遇。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