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南部降下豪大雨,降雨量直逼莫拉克颱風,光是嘉義縣就淹死2千多頭豬,甚至出現「大批豬屍漂浮水面」慘況。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提醒,污水中混有尿液,若人體有傷口接觸污水,就會有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腸道傳染病等3大疾病的風險。
對此,醫師黃軒表示,暴雨積水容易孳生細菌與蚊蟲,增加感染風險,出現3大類、11種疾病的健康危機。
風災後的隱形敵人:你該小心的健康危機
1、污染感染:腸胃拉警報
常見疾病:
●霍亂:劇烈腹瀉、嘔吐、脫水、休克
●傷寒:高燒、頭痛、腹痛、玫瑰疹
●桿菌性痢疾:腹痛、血黏便、發燒
●A型肝炎:疲勞、噁心、黃疸
防線: 飲用煮沸或瓶裝水、食物煮熟、勤洗手
2、蚊蟲孳生:致命傳播者
常見疾病:
●登革熱:高燒、關節痛、皮疹
●屈公病:劇烈關節痛、持續數週
●日本腦炎:高燒、腦炎、意識障礙
防線: 清除積水、用蚊帳、穿長袖、塗防蚊液
3、接觸感染:皮膚的隱憂
常見疾病:
●鉤端螺旋體病:發燒、頭痛、腎肝受損
●類鼻疽:肺部、皮膚感染,可能致命
●破傷風:肌肉痙攣、呼吸困難
●恙蟲病:發燒、焦痂、淋巴腫大
防線: 戴手套雨鞋、不赤腳、傷口消毒、避免污水接觸
風災後防疫 6 大關鍵措施
1、飲水與飲食安全
飲水煮沸、瓶裝水、食物煮熟、生熟分開、低溫保存
2、環境清潔與消毒
清積水(巡、倒、清、刷)、戴防護、用漂白水消毒、垃圾封好快清運
3、個人衛生防護
勤洗手、傷口消毒、穿防水鞋、不戲水
4、防蚊與防蟲
紗窗紗門、蚊帳、長袖、防蚊液、遠離蚊蟲叢生區
5、關注健康、及早就醫
發燒、紅疹、腹瀉等症狀要盡快就醫並說明災後接觸史
6、心理健康調適
規律作息、適度休息、與親友支持、必要時找心理師
類鼻疽潛伏期最長21天,8症狀一次看
疾管署指出,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引起,潛伏期平均為9天,短則數小時,長則可達21天。該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汙水傳染。
類鼻疽常見病徵有哪些?
感染類鼻疽症狀表現差異極大,可能為無症狀,而常見病徵包括:
●發燒
●頭痛
●局部腫痛
●潰瘍
●胸痛
●咳嗽
●咳血
●淋巴結腫大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曾在粉專發文表示,類鼻疽伯克氏菌是一種存在於土壤和死水中的環境腐生菌,可以經由割傷傷口直接進入或被吸入,容易演變為肺炎,「細菌在肺部易化膿吃破開洞,死亡率1、2成,如果瀰漫性感染死亡率8成。」
特別是糖尿病、肝病與腎病與其他慢性病患者都是高風險對象,而平常也該好好清除淤泥,才不會導致疫情大爆發,「之前在吵那個縣市淹水,其實類鼻疽就是最好評量結果」。
廣東屈公病疫情爆發,「無特效藥」嚴重可致命
另外,中國廣東近期爆發屈公病(基孔肯亞熱)疫情,病例數量大幅攀升,引發國際關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針對廣東疫情升級,發出第2級旅遊警示,由於時值暑假出國旅遊旺季,格外值得注意。
據中國官方通報,截至7月底,廣東今年累計通報感染個案已達4824例,本週再新增2892例,當中佛山市即佔超過9成,當局發布「屈公病後遺症提醒書」,強調該病由蚊媒傳播,「目前並無特效治療藥物」。
患者感染後可能出現高燒、劇烈關節痛與皮膚疹等症狀,部分人康復後仍會留下長期慢性疼痛或併發症。黃軒也示警,屈公病是會致命的,除了從源頭消滅蚊子之外,還要加裝紗窗紗門、裝設捕蚊燈來防止入侵,最重要的是蚊子對二氧化碳和體味特別敏感,因此,「運動後或出汗時」,盡快沖洗身體,換上乾淨的衣服,也能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