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是有效的助眠劑嗎?
褪黑激素或許是種安全又天然的助眠劑,但它真的有效嗎?答案似乎再一次受到肯定。高劑量的褪黑激素可以產生顯著的催眠效果。
在聖安東尼奧市布魯克斯空軍基地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在前一晚睡飽之後,一早來到睡眠實驗室。早上9點,每位受試者各服用一顆3種製劑之一的錠劑:安慰劑、10毫克或100毫克的褪黑激素。隨後受試者可以自由參觀、閱讀或玩電動遊戲。每2小時,他們就要接受一連串測試。大約到了中午,其中一位服用100毫克褪黑激素的受試者開始玩自己擅長的足球類電動遊戲。
在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中,他設法讓他的跑衛接近得分線。遺憾的是,就在他的球員快要達陣時,他竟然睡著了。他的對手欣喜若狂,抓住機會擒抱球員,阻止一個能贏得比賽的達陣。
即使只有10毫克這麼少的劑量,也能產生強烈的增進睡眠效果。一位睡眠研究者講述了某位醫生的經歷。他在週五晚上值夜班,在週六早上回家後,服用了10毫克的褪黑激素,然後上床睡覺。他睡了一整天,醒來吃過晚餐後又回去睡,總共睡了19個小時。
令人驚訝的是,就算不到1毫克的褪黑激素,依然可以增進睡眠。
跟我在麻省理工學院共事很久的理查‧沃特曼(Richard Wurtman)醫生,在為期10年的一系列研究中證實了這一點。早期研究通常認為,只有非常高劑量的褪黑激素才能誘發睡眠。
因此,在沃特曼最初的其中一項研究中,他讓受試者服用了240毫克的褪黑激素,以現今的標準來看是超高劑量。不出所料,受試者都感到昏昏欲睡和疲倦。9年後,他的研究團隊使用低了很多的劑量──80、40、20和10毫克──進行類似的實驗。
他們發現,所有劑量(即使只有10毫克)都具有強力的催眠效果。
這些結果令他們很想知道,到底劑量小到多少就能讓人昏昏欲睡。在199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讓受試者服用1毫克或0.3毫克的褪黑激素。結果發現,即使劑量這麼低,也能縮短受試者入睡的時間,低劑量就跟高劑量一樣有效。
褪黑激素對誰的睡眠最有益處?
到目前為止,褪黑激素似乎對幾乎所有受試者都具有誘發睡眠的效果。研究者目前認為,最可能從服用褪黑激素助眠受益的人有2種:
(1)褪黑激素產量相對較少的人。
(2)褪黑激素生成節律與自己的理想睡眠時間不同步的人。
第二種人包括輪班工作者、跨時區飛行旅客、夜間褪黑激素生成異常早或晚的人,以及褪黑激素節律每天不同的人。
然而,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年長者。因為他們很有可能同時出現2個問題:褪黑激素濃度低和褪黑激素生成的節律改變。
有充分的證據顯示,老年人產生的褪黑激素比年輕人少。此外,他們在夜間較早開始產生褪黑激素,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清晨較早就停止生產。如果褪黑激素的生產週期提前到夜晚較早的時間,這種節律稱為「相位提前」。老年群體中,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出現相位提前。
因此,她們晚上會比較早想睡覺,早上醒來的時間也比較早。有趣的是,調查顯示女性上床睡覺的時間跟男性差不多,但她們早上可能較早醒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年長女性不滿意自己的睡眠品質──她們的總睡眠時數較少。
老年人還會出現正常的睡眠階段被擾亂。相較於年輕的成年人,他們的優質睡眠(REM睡眠和第三、四階段睡眠)也比較少。再加上使用苯二氮平類藥物可能會使情況更糟,因為藥物會進一步縮減這些關鍵階段。然而,最常服用這些藥物的年齡層通常就是老年人。
那睡得好的老年人又怎麼樣呢?他們跟失眠的老年人有什麼不同?你可能已經猜到,他們產生更多的褪黑激素。1994年的一項以色列研究發現,睡得好的老年人,褪黑激素濃度顯著高於失眠的老年人。
(本文摘自《褪黑激素神奇療癒力:讓你有好睡眠、還可抗衰老、增強免疫力,降低癌症、糖尿病、心臟病、失智等疾病風險》柿子文化出版,羅素‧瑞特、喬‧羅賓遜著